始兴县太平镇新屋场村原为北山大队,因村民住房多建在旧房基础上,故名新屋场。该村地处山区,山高路陡,林木茂密,隐蔽性好。1945年5月,“始兴人民风度抗日自卫大队”在此成立,从此成为始兴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期间,作为粤赣湘边区人民解放总队第3支队的重要活动地区,为始兴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风度”一词,源于唐玄宗“风度得如九龄否”之问,后世常用此典咏贤相。一直以来,始兴与“风度”有关的内容,似乎都在张九龄的家乡清化地区,如风度学校、风度队等。而这支在北山地区成立的武装队伍,为什么也以“风度”命名呢?
源自“风度”,一脉相承。其实,它与风度学校、风度队有深厚的渊源,且一脉相承。1936年,为拢络人心,蒋介石以“出洋补贴”的名义,发给北伐名将、抗日爱国将领张发奎10万大洋。张发奎将这笔钱交由始兴革命先驱张光第,委托他在隘子彩岭村创办了一所学校。学校最初命名“竹溪小学”,后来更名为“风度学校”。学校创办后,一直得到党组织的关心和支持,先后有吴新民、邓文礼等30多名中共党员在此任教,后来校长全赓靖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因此,学校成为中共始兴县委活动重地和始兴人民抗日运动的指挥中心。
1944年秋,为了开展抗日武装斗争,中共始兴临时县委以风度学校的名义,报始兴县国民政府同意,以风度学校师生为骨干,组织成立了“始兴县政府抗日自卫队风度卫校独立分队”,这就是“风度队”。
风度队成立之后,始兴的党组织加强了抗日武装的建立工作。八约、外营、老黄塘、顿岗、澄江,以及浈江北岸的俄井、棠加村、马眼、水口、总甫等地,相继成立了农村抗日自卫队。在中共始兴临时工委和前线工委的领导下,这些抗日武装开展了袭击日军的行动,有效地提振了始兴人民抗日的信心。
革命队伍,抗日使命。随着形势的发展,国民党反动派与共产党的矛盾不断激化。1945年5月4日,始兴县国民兵团独立分队队长郑屏率队起义,然后将队伍拉到外营村,与挺进八约的风度队会合,壮大了抗日的力量。5月9日,在击败国民兵团“围剿”、狙击日军进犯两场战斗后,队伍往北山地区转移。5月11日到达北山,与唐胜标领导的老黄塘抗日自卫队会师。大家一致同意,成立“始兴人民风度抗日自卫大队”。
1945年5月13日,经中共北江特委路东工委书记谢永宽批准,“始兴人民风度抗日自卫大队”(简称“风度大队”)在北山新屋场举行成立大会。参加会议的有风度队、郑屏起义部队两个主力中队,以及北山、八约、外营、澄江、顿岗等乡村抗日自卫队共500多人。主会场为新屋村大厅(宗祠),是砖瓦木梁结构房屋,二进一天井,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参会人员活动范围包括围楼、篝火晚会场地等,约5000平方米。
风度大队在新屋场发布了《告全县人民书》,宣布风度大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是合法的抗日救国军队,号召全县人民团结一致,抗日救亡,反对投降卖国,争取成立人民政权。会议明确了当时形势,成立队伍的宗旨、任务;健全了建制,任命吴新民为大队长、周耿光为政治委员、郑屏为副大队长,还任命了大队其他负责人以及各中队正、副队长。
峥嵘岁月,何惧风流。从此,风度大队在党的领导下,公开举起抗日的旗帜,更加坚强、勇敢地打击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
南征北战,战绩辉煌。风度大队成立后,立即派出工作人员,分头到全县各地发动群众参加抗日武装。不久,队伍壮大到600多人,并发展了8个村400多人的民兵组织。
1945年6月29日,根据粤北抗日形势,按照中共北江特委路东工委的部署,风度大队和始兴各乡村抗日队伍600多人,进军清化桃村坝,攻打不抗日、专反共的始兴县国民政府总部,摧毁了县政府、县党部,捣毁了志锐中学特务窝。
1945年7月23日,情报获悉日军即将撤离始兴,风度大队立即组织南、北山抗日队伍500多人包围县城。日军闻风逃跑,始兴县城被人民收复。与此同时,躲在江西赣南的国民党正规军蜂拥而来,强行进入县城,抢夺胜利果实。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风度大队当天深夜主动外撤到八约、北山地区。
8月初,“外营惨案”发生后,国民党派两个师在始兴的南山、北山开展“大扫荡”,企图完全消灭风度大队。风度大队及时召开总结会议,决定分散行动,继续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从此,风度大队由抗日游击战转为反蒋游击战。
东纵系列,北撤山东。正当风度大队处境十分艰难时,林锵云、王作尧、杨康华等率领东江纵队1200多人,于8月底到达隘子,在风度学校与风度大队会师。会师后,组成“粤北指挥部”,风度大队编入东江纵队序列,主要任务是协助东江纵队进行战斗和活动。9月下旬,珠江纵队独立第3大队到达始兴下南山,风度大队又积极帮助做好筹粮筹饷等工作。
1945年9月后,在“粤北军政委员会”的领导下,风度大队不仅巩固和发展了其艰苦创建的革命根据地,也为后来建立五岭革命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46年6月,根据国共双方达成的协议,驻始兴的东纵部队北撤山东解放区。风度大队的一部分干部和队员随东江纵队北撤,留下部分骨干和精锐武器,在五岭地区分七个点,其中始兴分北山、南山两个点,就地掩蔽,等待时机,坚持斗争。至此,风度大队的番号取消。
这支始兴人民的抗日武装,从新屋场举旗出发,驱骋浈墨两江四岸,转战始兴南北大地,虽然仅一年多时间,但它战绩辉煌,功勋卓著,被誉为“粤北人民抗日斗争的一面旗帜”。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1991年,广东省人民政府认定新屋场村为革命老区村。2018年3月,风度大队成立遗址被命名为始兴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风度大队的光辉足迹,永载史册;风度先辈的革命精神,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