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驴友野外活动极端天气应对工作指引(部门版与个人版)


 


驴友野外活动极端天气应对工作指引(部门版)

  一、加强极端天气野外活动安全提醒。气象、水文、水利、 自然资源等部门要加强监测预报预警,紧盯雨情、水情、风情及 山洪、地质灾害风险变化,及时发布台风、强降雨、雷雨大风、 洪水、山洪、地质灾害等预警信息。宣传、文旅、体育、自然资 源等部门要利用微信、抖音、广播、电视、手机报等多种形式, 宣传“驴友”野外活动安全管理规定和安全知识,提醒“驴友” 不要擅自冒险前往未开放的林场、保护区、峡谷、江河、湖泊、 水库、无人岛等危险区域。

  二、加强“驴友”经常活动区域风险警示。未开放林场、保护区、峡谷、江河、湖泊、水库、无人岛、海滩等“驴友”经常 活动区域业主单位(主管单位)或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 事处)应负责在这些区域入口处以及可能发生山洪、泥石流等灾 害风险区域设立安全公告和风险警示提示牌,并建立台账管理。   三、加强“驴友”经常活动区域安全管理。台风、强降雨、雷雨大风、冰冻等极端天气影响期间,未开放林场、保护区、峡谷、江河、湖泊、水库、无人岛、海滩等“驴友”经常活动区域业主单位(主管单位)或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安排人员对辖区内这些区域的安全风险点、事故多发点加强巡查、劝阻。当预判可能有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发生时,要立即组织人员将“驴友”转移到安全地带,紧急状态下对不服 从管理的“驴友”依法采取必要措施,以保障人员安全。

  四、加强“驴友”登记备案。未开放林场、保护区、峡谷、 江河、湖泊、水库、无人岛、海滩等“驴友”经常活动区域业主 单位(主管单位)或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对进 入相关区域的“驴友”做好登记,并加强安全知识讲解,告知可 能存在的风险和防范措施。

  五、加强野外活动遇险应急救援。极端天气期间,“驴友” 经常活动区域业主单位(主管单位)或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提前准备应急力量,做好救援准备。当发生“驴友” 遇险时,要第一时间组织营救,并立即向上级人民政府和应急管理部门报告。属地应急管理部门要协调公安、消防救援、医护、通信、供电等各方力量全力开展救援。




驴友野外活动极端天气应对工作指引(个人版)

  一、应对出行准备。一是珍惜生命,敬畏自然。出发前密切 关注出发日的天气状况,对出发当天可能出现的天气做好准备, 如遇台风、强降雨、雷雨大风、高温高热、低温冰冻等天气,及 时中断行程,不要冒险出行。二是带好装备,及时应变。出发前 提前了解路线,有熟悉当地情况的人带队,并设置应急路线,以 避开极端天气造成的潜在危险区域;尽量穿戴防水透气的冲锋 衣、防水裤和防水登山鞋等应急自救装备。三是整理信息,及时 备案。提前整理一同出行的人员信息,主动购买人身意外保险, 出发前告知亲朋好友出行信息,并到出行目的地的业主单位(主 管单位)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主动登记备案。

  二、应对法律风险。野外有风险,出行需谨慎,擅自进入管 控区域或无人区域,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和不测后果。

  三、应对雷雨大风。一是远离高大的树下,尤其是相对独立的高大树下,远离有风化现象的崖壁、较高坡或较陡的土质坡下, 远离河边、溪涧边、季节性河床,远离高差相对低凹处等高危区域。二是需要注意避开高压塔线等可能引发其它意外的建筑物, 如只有相对独立的建筑物而无选择性,则应时刻面向较为开阔地形一面。三是集中注意力时时观察,集中听力尽早辨别异常的声响,确保能够在第一时间迅速撤离。

  四、应对突发山洪。一是保持冷静,以最快的速度跑向山坡、 高地、避洪台等地势较高的地方,注意不要沿着行洪道方向跑。二是要避开野外高压线铁塔等电力设施,防止触电。三是如已被卷入山洪,要迅速寻找可漂浮物体,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

  五、应对地质灾害。一要迅速向两边稳定区逃离,不要沿着 山体向上方或下方奔跑。二是不要躲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 坡下面。三是不要停留在低洼处,也不要攀爬到树上躲避。四是 一定要设法从受影响房屋里跑至开阔地带。

  六、应对野外失温。一是立即寻找庇护所、避风处、休息、 换掉湿衣服、增加保暖、进食碳水化合物。二是协助失温人员裹 好保温毯裹不让其剧烈活动,防止四肢冰冷血液回流进一步降低 核心体温。三是严重时拨打医疗救助电话或进行专业处理。

  七、应对野外中暑。一是立即将中暑者移到阴凉的地方,松 开或脱掉衣服,用东西将头及肩部垫高。二是以冷湿的毛巾覆在 中暑者的头上,如有水袋或冰袋更好。三是将海绵浸渍酒精,或 毛巾浸冷水,用来擦拭身体,尽量扇凉以降低体温到正常温度。 四是严重时拨打医疗救助电话或进行专业处理。

  八、应对险情求救。一是确定自己所处的位置,利用已有的 器材如指南针、地图、高度计、GPS 接收器进行定位,没有器材时可根据周围地形的明显参照物如山头、河流的形状、大树等判 断相对位置,以便救援人员寻找。二是向外界发出求救,利用已有的通讯器材如手机、报话机、电台等,如没有器材或联络不通, 可来回挥动颜色鲜艳的衣物以呼救,让救援人员更容易发现。


附件下载: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智能互动 手机版
微信
始兴发布
图片2 图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