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楼?什么是围楼?围楼它在哪里?”带着这样的疑问,让我们一同走进始兴县,这个素有“中国围楼文化之乡”美誉的地方。这里现存较为完好的大小围楼多达268座,它们宛如一部部立体的史书,不仅是独具地方特色的标志性建筑,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围楼融合了建筑学、美学、军事学、民俗学、历史学等多方面的价值,是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智慧结晶,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2025年7月28日,始兴县博物馆借助地理优势,精心策划并开展了围楼文化周活动,推出了一系列围楼研学活动。通过实地考察和讲解员的生动讲解,同学们得以深刻体会围楼的魅力,从其精妙的制作工艺到实用的实地用途,全方位地认识围楼文化。
风度书房·围楼分馆——长安围
2025年7月29日,始兴县博物馆的第一场围楼研学系列活动拉开帷幕,目的地是长安围。长安围,因门楣上镌刻的“长安”二字而得名。七月的骄阳似火,却丝毫抵挡不住同学们的热情。他们早早地来到集合地点,翘首以盼活动的开始。
活动正式开启后,讲解员带领同学们从外到内仔细参观。从围楼的结构到其蕴含的意义,讲解员都进行了详细介绍。如今的长安围,一楼被打造成了温馨的书屋,弥漫着淡淡的书香;二、三楼则是对围楼的全面介绍,通过文字、图片和模型,让同学们深入了解围楼的历史与文化;四楼则是宽敞的活动场地,为后续的活动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接下来是“围楼建筑搭建”手工活动,同学们纷纷化身能工巧匠,展现出巧夺天工的手艺。他们用灵巧的双手,将所带的材料拼接组合,一座座围楼在他们的手中逐渐成型,仿佛将历史与现实完美融合。
粤北古郡·国保单位——长围
2025年7月30日,始兴县博物馆的第二场围楼研学系列活动如期而至,地点选在了长围。为保障同学们的安全及活动的顺利进行,大家统一从始兴县博物馆出发前往。一路上,同学们兴奋不已,窃窃私语,猜测着长围与长安围的不同之处,分享着外出活动的喜悦心情。
下车后,同学们跟随讲解员的步伐走进长围。只见门楣上刻有“人文蔚起”四个大字,这既寓意着人文蔚起结硕果,人才辈出创未来,又纪念了围楼的兴建人“人文公”曾毓蔚。走进长围,仿佛走进了一本厚重的历史书,从古至今的历史在这里一一呈现,从建成时的辉煌到后期的维护与修缮,长围见证了岁月的变迁。
回到活动地点,一场“我心中的围楼”绘画活动展开。同学们用画笔描绘出自己眼中的围楼,将所见所闻融入画中,每一幅作品都充满了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现出他们对围楼的独特理解和热爱。
红色堡垒·革命丰碑——红围
始兴县博物馆围楼研学系列活动的最后一场,于8月1日在始兴县红围开展。八一建军节,而红围有着“红色堡垒”之称,作为革命的重要地点,它承载着厚重的红色记忆。此次活动旨在希望同学们勿忘国耻,牢记使命,不忘初心。
随着同学们陆陆续续地到达,活动正式开始。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了解到这座围楼曾经历大火的焚毁,尽管木质结构已无迹可循,但外墙依旧坚挺如初。墙上的斑驳痕迹如同伤疤,无声地诉说着它曾经的经历,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
在接下来的红色手工拼图活动中,同学们的表现各不相同。有的同学动作飞快,迅速完成了拼图;有的同学则细心专注,力求每一块都拼得完美无缺。或许是受到了讲解的影响,在拼图过程中,即便屋顶能打开、树会掉落,但外墙始终坚挺,这仿佛象征着革命先辈们坚韧不拔的精神。
始兴县的围楼研学系列活动,就像一把钥匙,为同学们打开了了解围楼文化、感受历史魅力的大门。通过这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同学们不仅深入了解了围楼的历史与文化,更在心中种下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种子。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种子会生根发芽,让围楼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