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始兴县八五年鉴

 


                   概 况
 
    八五期间,县委、县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全县人民真抓实干,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1995年,全县社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下同)9.76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国内生产总值(按当年价格计算,下同)8.4亿元,比上年增长13%,年均增长10.7%;工业总产值5.15亿元,比上年增长20.72%;农业总产值7.5亿元,比上年增长6.13%;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2170万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27.2%,上缴中央“两税”1237万元。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职工人均收入5144元,比上年增长4.2%,农村人均收入1974.8元,比1990年增长35.1%。年终决算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始兴县1995年国民经济发展情况
 
项       目
绝 对 数
比上年( + - %)
年末总人口(万人)
22.83
0.11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8.40
13.00
工业总产值(亿元)
5.15
20.72
农业总产值(亿元)
7.50
6.13
全社会固定生产投资(亿元)
0.71
-7.79
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
842
比1990年增长3倍
财政收入(万元)
2170
27.2
职工人均工资(元)
5144
18.23
农村人均纯收入(元)
1974.8
比1990年增长35.1%
注:国内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总值、农业生产总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相对数按可比价格计算。                                                    (县统计局等)

【气候、地貌和水文】
    属中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9.6℃,一月平均气温9.4℃,七月平均气温28.4℃,一般无霜期296天,年降雨量1528毫米,多集中在4--6月。境内四面环山,县城一带多台地和低山丘陵。主要河流有浈江、墨江、澄江。
【主要资源】
    矿产资源:主要有钨、锡、铜、铁、石英、钾长石、花岗岩、绿柱石、瓷土、高岭土、煤等,以钨矿储藏量最多。石人嶂钨矿在该县境内。
    水力资源:水电蕴藏量11.81万KW,可开发量8.36万KW,可开发年发电量3.3亿KWH,已建成水电站28座,装机3.26万KW。
    森林资源:有林面积16.1万公顷,森林覆盖面率74.7%,活立木蓄积量1044.2万立方米,居全省之冠。毛竹18万亩,蓄积量2136万条,年产毛竹100万条。始兴县既是全国森林资源和林政管理示范点之一,又是国家林业综合发展示范县。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该县境内。
    主要物产:稻谷、黄烟、蚕桑、松香、茶叶、香菇、木耳、马蹄、笋干、西瓜、大肉姜、薄皮香梨、柑桔等。
                (钟俊波、肖欣)
 
【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实施承包规模经营。在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农业生产向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经营转化,推进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探索土地承包责任制模式,推行“两田制”“连片划分责任田”“全面招标”“股份制”等模式。
    工商企业抓大放小,转制求活。一是推行股份制。1994年组建广东康雅股份有限公司,当年实现产值2936万元,销售2172万元,利润188万元,分别比转制前增长44.6%、18%、97.9%,给股东分红派息达19%,名列全市前矛。继后,全县先后组建了供水有限责任公司等股份制企业180家。二是组建企业集团。粤兴实业总公司由县水泥厂融资1000多万元组建,下有2个工厂,4个公司;中兴实业总公司由县家私厂融资1000多万元组建,下有1个工厂,2个公司。1994年,二轻系统的塑料一厂、塑料二厂、木器厂、服装厂、纸箱厂、日用五金厂等6家企业,共同组建了康泰实业总公司,企业活力进一步增强。三是外引内联。县造纸实业总公司所属的1092、2400卡纸生产线,引进客商,整体转让租赁给东莞信英纸品公司经营;县食品厂采用析产求活的形式,将马蹄爽生产线分离出来,与深圳宝安水资源公司合作,组建了经营制罐和生产马蹄爽、杨梅汁等饮料的宝兴实业公司;县印刷厂与香港雅式装订有限公司合资兴办兴雅彩印公司,使企业走出了困境;四是放开搞活。县国合商业企业对全系统的商店(站场)分别实行多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国有民营和多种形式的租赁。
    进行宏观管理体制的改革。物价管理贯彻“调、放、管”,严格控制调价范围和调价幅度;财贸工作建立和健全了两套税收征管机构,建立了增值税的交叉稽核制度;企业全面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工制度,建立了企业与职工双向选择用人制度,完善了企业工效挂钩分配制度;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进行住房改革,出售公有住房1372套,面积11.7万平方米,回收资金1129.34万元。
                    (县体改委)
 
 
 
     各行各业的新发展
 
【工业】
    工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经委口工业企业1995年完成工业产值(1990年不变价)1.68亿元,对比1990年增长2.29倍,八五期间平均年增长26.9%;完成销售收入1.52亿元,对比1990年增长2.61倍,完成税金763万元,对比1990年增长1.65倍。
    造纸业:以始兴造纸实业总公司为主体,逐步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的完善,目前已拥有3条机制纸生产线,年产卷烟盘纸2500吨,牛皮卡纸1.05万吨。从1994年起,该企业逐步把2条生产线租赁给外地客商经营。
    木家私业:以中兴实业总公司为主体,下属3个企业,主要生产杂志架、酒吧椅、餐椅、三合一套椅等各种高级木家私,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中东等地,该企业1995年工业总产值达3501万元,外贸出口值350万美元,实现利税157万元。
    机械业:锅炉厂主要生产自动燃油热水炉、蒸汽锅炉、变压器散热片和载热体油炉等产品,1995年完成工业产值501万元,比1990年增长114%;建筑机械厂主要生产钢筋切断机、钢筋弯曲机、沙浆搅拌机等产品,1995年完成工业产值260万元,比1990年增长209%。
    建材业:以粤兴实业总公司为主体,下属6家企业,1993年自筹资金兴建了玻璃马赛克厂,1995年与港商合资新建了泰兴电子厂,水泥厂经过技术改造,其生产能力从原来的年产4.5万吨扩大到8万吨。1995年该公司实现产值1347万元税收104万元。
    林产化工:相继开发出松香增塑剂、松香聚脂多元醇等新产品其中松香聚脂多元醇属国内首创,1993年被评为国家级新产品。林化厂1995年完成工业产值1018万元,实现利税168万元,比1990年分别增长80.8%和154%。
    二轻工业:1993年康雅保健用品厂全资改造为全县第一家股份制企业,拥有11条妇女卫生巾、妇婴两用巾生产线,1995年完成工业产值3200万元,销售收入3441万元,实现利税295万元,为全县骨干企业。此外,尚有塑料、服装、日用五金等行业。
                     (县经委)
 
【农业】
    八五期间,全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1995年,农业生产总值达到7.5亿元,比1990年增加5.54倍;农村经济总收入比1990年增加2.49倍;乡镇企业总产值比1990年增加3.48倍。
    保证粮食生产,发展三高农业。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同时,进一步调整作物布局和比例,发展三高经济作物。1995年,粮食播种面积25.57万亩,亩产410公斤,总产10.48万吨,比1990年亩产增加33.2公斤。水果收获面积2.85万亩,总产1.87万吨。花生播种面积4.28万亩,亩产225公斤,总产9643吨,比1990年增加播种面积1.52万亩,总产增加5053吨。黄、烟种植面积3.21万亩,亩产101公斤,总产3228吨。西瓜种植面积1.12万亩,总产2.28万吨,比1990年增加种植面积5593亩,总产增加1.1万吨。蚕桑种植面积9952亩,蚕茧总产916吨,比1990年增加面积4491亩,总产增加725.4吨。大豆种植面积1.44万亩,总产2929吨,比1990年增加面积2542亩,总产增加1184吨。茶叶种植面积2215亩,比1990年增加面积708亩。
    畜牧、水产业有新的发展。1995年,全县生猪饲养量达19.72万头,比1990年增长20.2%;三鸟饲养量203.27万只,比1990年增长44.7%;大牲畜(牛等)3.35万头,比1990年增长13.2%;肉类总产达1.28万吨,比1990年增长27.2%。1995年,全县水产养殖面积达966公顷,水产品产量达3550吨,产值达2557万元,比1990年增加养殖面积178.6公顷,增长22.6%,产值增加123.9万元。
    气象新科技的应用。1994年气象服务实现计算机与市联网,日常24小时天气预报准确率达到86.4%。此外,还开展了避雷设施的安装和检测服务。
    农业机械进一步充实:1995年,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3.38万千瓦,比1990年的30982千瓦增加2818千瓦,平均每年增加563.6千瓦。1995年,农业机械发展到406台;小型拖拉机由1990年的145台增加到1995年的334台。
    菜篮子工程初见成效。1995年3月,县成立“菜篮子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建成了以县城附近乡镇为中心的2万亩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1995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5.17万亩,总产7.63万吨。肉类总产量1.28万吨,人均年占有肉类55.66公斤。水产品总量3550吨,人均占有食鱼15.2公斤。
                        (县农委)
 
【水利水电】  
    初级水利化实现达标。按照山塘水库固化,陂头水圳硬化,工程管理强化,工程效益化的“四化”标准,全县共投入资金488万元(其中乡镇和群众自筹308万元);水电、水利配套建设资金768万元,完成灌溉1000亩以上干渠三面光65条112公里,完成500亩以上的木石陂硬化改造38宗,蓄水10万立方米以上的山塘水库除险加固33宗,超额完成了工程建设计划。全县新增灌溉面积1.59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3.33万亩,恢复灌溉面积0.95万亩,全县15个乡镇于1995年全部实现了初级水利化达标,使有效灌溉面积上升到16.65万亩,由原来占耕地面积的81%提高到88.65%,旱涝保收面积14.1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94%;水利工程的“四化”率达40%,比达标前增加了16.2个百分点,初步完善了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建立了一个能够抗御常遇自然灾害的比较稳定的水利系统。
    初级电气化建设达标。八五期间,共投入资金3271万元,新增装机7670千瓦,是八五计划的122.9%;发电量3.68万度,新增国民总产值997.1万元.其中:山口一级电站(2X2000KW)和里公陂电站(1260KW)1995年建成投产发电,新增装机5260千瓦,年发电量7496万度。投入600万元加快电网建设和改造,整改35千伏输电线路14.5公里,整改高低压线路208公里,完成了赤土岭11万伏变电站第二期工程建设,完成了13个老少边穷自然村的通电工程建设,使全县自然村通电率达98.7%,管理区通电率达100%。供电量不断增加。1995年,全县供电总量为3.18亿千瓦时,年均供电量6353.1万千瓦时,年均增长8.2%。1994年10月提前顺利通过第二批“全国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建设县”的验收,跨入电气化达标县行列。
             (县水电局、供电局)
 
【林业】
    八五期间,全县开展了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进一步强化了林政管理工作;深化了林业体制改革,兴办了一批股份制林场;完成了示范点的各项工作,全县林业工作有了新的发展。1992年,始兴县成为广东省第一批绿化达标的山区县。五年间,国家先后在始兴县召开了全国森林资源和林政管理工作会议、中国林学会森林经理分会学术讨论会和全国生态文学研讨会。始兴县先后荣获“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全国森林资源和林政管理先进单位”“全国林业宣传先进单位”“广东省林业教育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1995年,全县森工企业销售总产值5026万元实现税金513万元,利润290万元,均比上年有所增长。
    林业经营体制改革。继1989年林业部把始兴县确定为“森林资源和林政管理示范点”以后,1993年又进一步确定为“林业综合发展示范县”。八五期间,始兴在全省率先实行了林业股份制,从开始的山林折股联营逐步过渡到合作林场。同时实行了森林采伐限额全额管理,建立了森林资源审计制度,开展了森林资产化管理试点工作,初步实施了森林分类经营。
    林业生产迈上新台阶。全县共造林9660公顷,开展幼林抚育2.76万公顷,改造低产林2486公顷。到1995年底止,全县有林面积达16.1万公顷,比1990年增长12.6%;森林覆盖率75.7%,比1990年增长6.4个百分点;活立木蓄积量1044.2万立方米,比1990年增长11.3%;林木年生产量保持在50万立方米以上,年消耗量控制在30万立方米以下。
                     (县林业局)
 
【乡镇企业】
    1995年,全县有乡镇企业1.26万个,从业人数3.4万人,总产值7.07亿元,总收入9.73亿元,实现税金2886万元,利润1.46亿万元,比1990年企业数增加49.5%,从业人数增加75.1%,总产值增加4.29倍,总收入增加5.14倍,上缴税金增加4.52倍,利润增加4.07倍。
                  (县乡镇企业局)
 
【交通】
    八五期间,交通建设取得较大的成就。全县现有公路922.1公里,其中国道38.6公里,省道87.2公里,县道104.5公里,乡道691.8公里;公路密度从1991年的每平方公里33公里增加到1995年的42.4公里;全县通车里程对比七五期间增加了211.4公里。全县除还有1个管理区未通公路以外,其余142个管理区全部已通公路,基本实现了“乡乡通班车,区区通公路”的目标。
    交通运输大发展。全县有机动车5706台,参加营运的2331台,其中:大小汽车861台,参加营运的630台(货车572台,大客车14台,中巴45台);摩托车2100台,参加营运的101台;手扶拖拉机2800台,参加营运的1600台。有机动船29艘,共312吨位,基本上在珠江三角洲一带进行货物运输;横水渡船10艘,分布在浈江、墨江一带。货物运量375万吨,货运周转量49375万吨公里,客运量1150万人次,旅客周转量36855万人公里。
    公路建设掀高潮。八五期间,全县人民捐资96万元,新改建公路208.162公里,其中:新改建的国道9.66公里;省道12公里,县乡道186.5公里;总投资达7784万元。新建、改建鱼珠潭大桥、周所大桥、深渡水大桥等桥梁24座,投资1412万元。养护公路省道208.7公里,地方公路573公里,林区公路117.3公里。
                      (县交通局)
 
【邮电】
    八五期间,全县邮电事业得到快速发展。1995年固定资产总值达4721.91万元,比1990年的413.27万元增加4308.63万元,增长11.43倍,其中:中央企业3006.81万元,农村电话1016.78万元,移动通信698.31万元。邮电收入从1990年的152.96万元,增加到1995年的912.74万元;邮电业务总量从1990年的188.23万元增加到1995年的1030.48万元,对比增加547.46%。邮电职工人数从1990年的165人,增加到1995年的239人。
    邮政通信业务有新发展。八五期间,邮政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平均每年以12.35%、50.77%的速度增长。1993年投资320万元新建一幢建筑面积为3046平方米的通讯大楼。全县先后开办了邮政快件、特快专递、邮政储蓄等业务,新开辟两条自办汽车邮路,单程分别为142公里、122公里。邮政生产向自动化方向发展,先后实现了平常函件销票机械化,报刊发行管理和邮政储蓄业务微机化。
    电讯通讯事业发展迅速。1993年,市内电话从机械式一步进入到8000门S1240数字程控交换;1994年全县15个乡镇农村电话通讯全部实现程控交换,建成韶关市“本地电话网”,全县电话号码从6位升为7位,电话拥有量从1990年的市话1388台增加到1995年的5189台,翻了近两翻,年平均增长28.5%;农话从292台增加到1487台;电话普及率从1990年的0.75%增加到2.8%。1995年,马市、澄江、司前、隘子、顿岗、沈所等7个乡镇的农村电话通讯实现了传输光纤化,交换数字化。公用无线通讯从无到有,1992年开通无线寻呼,用户达到2342户;1994年开通模拟移动电话通讯,用户达到320户,同年开通了声讯信息服务。1995年,在澄江、司前、隘子设立无线寻呼发射站,进一步增大了寻呼覆盖面,并与韶关全市联网运行。八五期间,全县长途电路增加26倍,总数达到445条,形成空中微波、地面光纤为传输媒体的新格局。县内农村电路增加30倍,总数达到1014条,电话开始向农村普及。
                      (林发君)
 
 
【基本建设】
    八五期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2亿元,其中:基本建设完成9019万元,更新改造1.18亿元,商品房建设390万元,其他投资(城镇集体)1932万元。农林水完成1112万元,占4.79%;工业完成1.11亿元,占48.1%;交通邮电完成4582万元,占19.73%;金融保险完成554万元,占2.38%;商业完成772万元,占3.32%;房地产完成652万元,占2.8%;社会服务业完成276万元,占1.19%;卫生、体育、社会福利完成685万元,占6.33%;教育、广播电视完成1470万元,占6.33%;国家机关、党政完成1972万元,占8.49%。
    重点项目建设完成较好。1995年年末,全县发电装机容量2.5万千瓦;公路通车里程803.9公里,公路密度由1990年的每平方公里29公里提高到42.4公里,完成了323线县城进出口路段、红旗大道和省道1912线11.4公里改造;改造了韶关到始兴数字微波通讯设备,电话交换机容量1.11万门;兴建了山口一、二级电站、花山至县城的自来水供水工程、丝厂、刨花板厂、竹木工贸城、丹凤山公园等一批重点工程。
                        (县计委)
 
【国土管理】
    清理违法用地,清理闲置用地。1995年,共查出闲置用地4宗,面积0.96公顷,查出违法用地14宗,面积,8.06公顷。建立耕地保护区。全县建立一级耕地保护区10.7万亩,二级保护区4.2万亩。有步骤、科学地开垦新耕地。1995年,全县新开垦农用地167.4公顷。
                       (县国土局)
 
 
【城乡建设】
    八五期间,全县现有居住用地面积47.34公顷,人平用地17.83平方米,住房面积34.46平方米,人均住宅面积15.66平方米。有公用绿化面积109.53公顷,人平用地面积41.25平方米。县城新增园林绿化面积5.56万平方米。
    市政建设:重点规划设计了占地面积2.25万平方米的城南农贸市场,8公顷的竹木工贸城;完成了狮石下--鱼珠潭小区、三塘头小区、东郊小区和永安大道的规划测设;完成了323线县城出口路段和红旗大道改造、红旗东路路基填方、河南路扩建换土清基等工程以及完善了县城部分街道、公园、集贸市场的道路、下水道、路灯、人行道等一批设施。
    供水工程:原有水厂1座,铺设D400水管3.8公里,日供水1.25万立方米,1993年完成二级站、沉淀池、过滤池等配套设施,主要供应县城东部工厂用水。1994年新建花山水库供水厂,管网长度12公里,管径D600,首期工程已建成,日供水1.25万立方米,主要供应县城居民区和西部厂区用水;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建成后日供水2.5万立方米。
    村镇建设:1991年,全县14个乡镇先后成立了“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或“规划办”、“国土所”,并做了建制镇总体规划和功能规划以及加深加吸修编建制工作。1995年,完成了5个集镇的总体规划;完成了59个中心村的总体规划,占中心村总数的50%。
    建筑业:全县有建筑施工企业9个,其中三级企业1个,四级企业4个,五级企业4个。全县新上马工程295项,面积37.09万平方米,金额13.72万元;竣工验收项目241项,面积33.23万平方米;被评为县优秀工程的26项,评为市优良样板工程的2项。
    城市管理:1993年成立城市监察队,太平镇环卫所现有人员71人,垃圾车2台,洒水车1台,农用车1台,手扶拖拉机2台,垃圾桶236个,每天清理垃圾30吨;建成可以堆放25年垃圾的垃圾堆放场1个。
    奔康工程:1995年8月,县和各乡镇先后成立“奔康工程领导小组”,县委作出《关于在农村实施奔康工程的决定》。
    环境保护:对正在投产的厂矿加强了污染监测和治理,对新建、扩建的厂矿进行了环保设计。
                        (县建委)
 
【商业贸易】
    国合企业稳步发展。1995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亿元,比1990年增长1.4倍,年均递增17.7%。完成商品总购进1.091亿元,比1990年增长9.8%;完成商品总销售1.27亿元,比1990年增长2%;上缴利税514.6万元,比1990年增长36.6%。
    市场商场建设。共投资100万元新建了澄江、司前、隘子、太平等乡镇集贸市场,改建商场1.19万平方米,现共有集贸市场15个,总面积2.35万平方米。八五期间,集市贸易成交额达1.19亿元,比1990年增长115.9%,年均增长23.8%。
    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全县有个体工商户6510户,私营企业82户,比1990年分别增长92.8%和15.4倍。
                       (汤爱亮)
 
【对外经济贸易】
    县制定了《始兴县鼓励外商投资优惠政策》、《始兴县外商投资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坚持“先让利,后得利,求发展”的指导方针和“以诚招商,优惠引商,服务稳商”的原则,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在香港、广州的招商会,努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使全县招商引资和外经外贸工作取得较大的突破。八五期间,新批准合同项目29宗,合同利用外资3977万美元,比七五期间增长10倍;实际利用外资842万美元,比七五期间增长3倍;新增外商投资企业29家,比七五期间增加23家,其中合资企业9家,合作16家,独资企业4家,总投资额达3977万美元,比七五期间增长10倍,注册资本2921万美元,其中投资额超过百万美元的有9家。全县出口创汇总值811.45万美元,比七五期间增长5倍,其中一般贸易出口302.2万美元,比七五期间增长6倍,三资企业出口509.4万美元,比七五期间增长37.7倍。
                    (县外经委)
 
【财政】
    八五期间,财政工作大抓促产培财,积极组织收入,严格控制支出,实现了收支平衡。
   财政收入:1995年实现本级财政收入2170万元。完成年度计划96.9%,比上年增收463.4万元,增长27.15%。完成上交中央库增值税和消费税1237万元,中央税收返还961万元。其中,工商税收完成981万元,完成年度计划81.75%,短收271万元;完成农业四税821万元,增幅较大;加上级各项补贴及其他方面调入资金,收入总额7333万元。八五期间,财政本级收入同口径对比,1995年比1991年增长68.8%;财政总收入比1991年增长103.22%。
    财政支出:八五期间,财政支出较大,1995年达到7202万元,比1991年的3376.9万元增加113.2%,平均年递增765.02万元。其中:农业及农口事业费,1995年为504万元,比1991年的266.9万元,增加88.8%,平均年递增47.42万元;文教、科学、卫生等的事业费达2906万元,比1991年的1158.7万元,增加150.7%,平均年递增349.46万元;行政管理费达999万元,比1991年的505.2万元,增加97.7%,平均年递增98.76万元。
                        (赖福昌)
 
【金融】
    各项存款大幅度增长。1995年全县金融系统各项存款余额累计5.73亿元,比1990年增加4亿元,增长230%。其中:城乡储蓄增幅最大,增加3.31亿元,增长300%;农村存款增长160%,财政性存款增长78%,企业存款增长140%。
    发放贷款支持农业生产和商品流通。1995年各项贷款余额4.42亿元,比1990年增加2.58亿元,增长140%。其中:工业贷款增长190%,农业贷款增长130%,商业贷款增长94%。
    现金收付大幅度增加,货币投放上升。八五期间,现金总收入34.43亿元,比1990年增长12.8倍,现金总支出36.71亿元,比1990年增长12.2倍,累计现金净投放2.28亿元,比七五期间增加1.08亿元,增长0.9倍。
                       (郑湖南)
 
【保险】
    八五期间,保险服务领域进一步扩大,保费收入逐年增加。1995年保费收入870万元(不含储金),比上年净增102.7万元,完成计划任务的104%;赔款或给付支出242万元。
                       (黄阶荣)
 
【文化】
    文化设施基本健全。全县有乡镇文化站15个,电影院8间,放映队32个;县城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卡拉OK歌舞厅、录象放映室等文化设施。
    文化活动活跃。八五期间,在县城举办了“香菇节”大型文艺表演活动,吸引了大批港澳台和海外人士。完成了“南粤第一大围”隘子“满堂客家大围”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对马市镇陆源、黄田等地远古恐龙化石进行了考古、挖掘和研究,并与国内外有关专家进行了学术交流活动。县博物馆收藏文物数千件,接待观众12.5万人次。图书馆藏书3万多册。电影院(队)放映电影3.06万场,观众2176.67万人次,人均观影94.6场。
                      (邓祥周)
 
【教育】
    普通教育 八五期间,全县教育的中心工作是致力实施普九。目前,全县共有中小学校157所,在校学生4.46万人。1995年举行的“捐资助学百万行”活动,为普九筹集资金456.2万元。争取香港鲍思高慈幼会等港台海外慈善机构捐资200多万元,资助兴建了5所学校。
    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新建教学楼房109幢,建筑面积8.03万平方米;投资232.7万元添置教学仪器设备,所有中学和中心小学配备了“双机一幕”,93.4%的完小完善了“四室一场”,有48所学校按照省的标准基本配齐了体育器材,中学生人均图书22.78册,小学生人均图书11.7册。
    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1994年至1995年,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励的有1138人次,省级奖励65人次,市级奖励137人次;高考录取率分别为72.88%和70.2%。
    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八五期间,县教师进修学校培训教师1713人,其中学历培训894人,非学历培训818人,使教师队伍不断加强,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八五期间,新增加教职工452人,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由1991年的72.23%增加到1995年的86.35%,中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由1991年的78.79%,增加到1995年的84.91%,高中专任教师的学历达标率高于全市的平均水平。1995年,经省组织检查验收,全县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
    学前教育 八五期间,学前教育有较大发展。县城有规模较大的县机关幼儿园,多间企业及私办的幼儿园。50%的乡镇开办了示范性幼儿园。小学普遍开设了学前班。
    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县有职业高中一间,年招生200名,办学条件完善,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充实;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的招生数和在校学生数达到5:5。成人教育普遍发展,所有乡镇办有成人教育中心校,30%的中心校达到初中建制标准,95%的管理区办有成教分校,与中心校联网。全县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电大教育  作为高等教育的补充,始兴县广播电视大学开设了13个专业,八五期间招生482人,其中大专185人,中专220人;毕业389人,其中大专185人,中专204人,进行公务员培训510人,电脑培训380人。该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完善,教育水平和质量较高。
           (邱 敏、梁高铭、邓绍栗)
 
【科技】
    科技队伍得到发展壮大。全县有专业技术人员6058人,其中高级职称有107人,中级职称有1324人,初级职称有4627人;农民技术员978人,其中农民技师26人。
    科技管理体制得到完善。县、乡镇、管理区各级设立科技办公室,配备了科技副县长、科技副乡镇长或科技助理、科技副主任。县直有关部门和企业单位设立科教股室,安排有主管科技的领导或科技助理。
    科技网络得到健全。全县有县属学(协)会15个,会员830人,乡镇科协15个,会员475人;农村种养专业研究会65个,会员3148人,科技示范户3805个。
    取得丰硕的科技成果。八五期间,全县共有150多项科技成果获得县级以上奖励,其中获得国家级奖励的1项,市级奖励的10项。
                        (陈 卫)
 
【卫生】
    八五期间,全县卫生工作以实现乡镇卫生院“一无三配套”、实施普及阶段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规划和开展医院分级管理上等级活动为中心,推动卫生事业的向前发展。1995年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243个,其中:县级综合医院2所,专科防治所4所,乡镇卫生院16所,厂矿、学校卫生室22个;共有病床460张,平均每千人占有病床2.01张;有卫生技术人员574人,乡村医生、卫生员、接生员261人。1995年投入卫生事业费342万元,比1991年增加129万元;投入乡镇卫生院“三配套”建设资金384万元。1995年,全县普及阶段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通过省的评审验收,实现基本达标。
    医疗条件改善。全县投入580多万元,扩建县中医院门诊大楼1200平方米,新建人民医院住院大楼6400平方米,添置医疗器械一大批。目前,全县拥有万元以上的医疗器械、设备40多台(件)。县中医院于1994年开设了骨科治疗中心。经检查评审,1995年,县人民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标准;乡镇卫生院中,有3个被评为县级一甲医院,6个被评为一乙医院,2个被评为合格医院。
    防病保健取得较大成绩。1991年,在全省率先铺开妇幼保健保偿制。在实施计划免疫85%目标审评达标活动中,全县计划免疫“四苗”接种率保持在85%以上,1995年,“四苗”基础全程为98.6%。全县连续19年无小儿麻痹症、17年无白喉、16年无乙型脑膜炎发生。1995年,县人民医院通过省的评估验收,成为爱婴医院。
    药政管理得到加强。通过整顿药品市场,加强对销售、使用药品单位的管理和开展经常性的打击伪劣药品活动,使药政管理得到了加强。八五期间,共检验药品1211批次,合格率79.6%,查处假劣药品近200个品种,价值5.19万元,取缔无证行医和经营药品案20宗。
    医学教育和医学科研取得显著成绩。八五期间,县级医疗、防疫单位发挥技术指导中心作用,先后为乡镇卫生院、卫生站培训人才250人次。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成为多家大中专医学院校的教学医院。医学科研取得丰硕成果。八五期间共获得县级以上表彰奖励的科研项目41项,在国家级专业刊物上发表或交流的有41篇,市级以上68篇,县级121篇,中华医学会始兴分会连续四年被评为县先进学会。                (县卫生局)
 
【广播电视】
    建成莲花山微波电视接收站。有1000W分米波差转机等新设备,进一步提高了韶关电视节目的覆盖率和香港电视节目的收视质量。在各乡镇和管理区建立电视卫星地面接收站50多座。八五期间对比七五期间,县城有线电视节目从5套增加到15套,有线电视用户从200多户增加到5000多户,有线电视总干线从5千米增加到60多千米;广播节目专栏从3个增加到10个,播出时间从每天的330分钟增加到510分钟。目前,全县三套电视节目和1套广播节目的覆盖率已达到90%以上。
                (县广播电视局)
 
【体育】
    八五期间,全县体育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1991年实现了省体育先进县达标;1995年跨入全国体育先进县行列。
    体育场地设施进一步完善。1992年县体育馆竣工剪彩,体育中心已经初具规模。全县新建400米田径场2个,200-300米运动场4个,篮球场12个;新设体育活动室20多间;新添体育器材一大批。
    群众体育空前活跃。八五期间,全县体育平时有活动,节假日有比赛。1995年全县体育人口达8.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6.5%。有7个乡镇被评为市体育先进乡镇,4个百人以上的单位被评为市体育先进单位。县林业局和老年体协分别被评为省群众(职工)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集体。
    体育训练和体育竞技水平得到提高。八五期间,全县输送到省体育专业队的运动员有5名,考取体育院校本科以上的有16名,选送了一批体育尖子到省市体育学校深造。组织运动员参加各种比赛,获国家级金牌1块,银牌5块,铜牌3块;获省、市级金牌32块,银牌25块,铜牌28块。
                        (张炀强)
 
【计划生育】
    加强了农村计划生育基础建设,开展了创建计划生育合格村和先进村活动。全县成立乡镇计划生育办公室15个,新办计划生育服务所15间,县城于1992年新建建筑面积2152平方米的计划生育服务站1所;有计划生育专业人员289人,有计划生育协会159个,会员1.4万人。1995年全县人口出生率17.05‰,自增率11.48‰,计生率69.51%,多孩率14.1%。
                       (吴海清)
 
【旅游】
    八五期间,始兴开始兴起旅游热潮,县成立了旅游公司。1994年,县内开辟了博物馆、客家满堂大围、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历河漂流旅游专线。游客逐年增多。
        (县旅游公司)
 
 
        乡镇介绍
 
 
【太平镇】
    县党政机关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104.74平方公里,县城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1.44万亩。辖15个管理区,1个居委会,128个村民小组,13个居民小组。总人口4.5万人,其中县城人口2.77万人,农业人口1.74万人。199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44亿元,比1990年增加2.06亿元,增长556.75%,是八五计划目标的4.75倍。其中工业总产值1.75亿元,比1990年增加了1.46亿元,增长503.45%;农业总产值6941万元。比1990年增加5768万元,增长491.73%,分别是八五计划目标的6倍和1.6倍。农村人均纯收入2006元,比1990年增加1076元,增长115.7%。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1995年,两造粮食生产总面积1.96万亩,总产量7549吨,亩产基本与1990年持平。积极发展三高农业,在九江坑开发利用山坡地、低产田面积7000多亩,进行种果、养鱼、耕作,形成综合立体开发的样板。1995年,养鱼水面达1461亩,比八五计划目标增加161亩;饲养生猪3.83万头,比八五计划目标增加1.28万头,增幅达50.67%;饲养三禽17.17万只,比1990年增加5.08万只。
    个体企业发展快。1995年,全镇个体企业1874个,比1990年增加455个,产值由1990年的1071万元增至6838万元,增幅538.47%。
    封山育林抓绿化。全面封山面积7.42万亩,绿化率94.5%,森林覆盖率63.9%。
                      (叶建华)
 
【城南镇】
    总面积5286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54万亩,有林地面积2623亩。辖11个管理区,88个经济社。总人口1.68万人。1995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7986万元,比1990年增加5941万元,增长290.5%,年平均增长58.1%;人均纯收入达到2014元,比1990年增加1160.64元,增长136%,年平均增长27.2%。
    农业生产迈大步。八五期间,大力发展三高农业,粮食亩产年年实现吨谷。种植经济作物品种增多,产量大幅度增长:1995年与1990年相比,花生总产量1405吨,增长117.2%;西瓜总产量3717吨,增长68.2%;大豆总产量286吨,增长54.6%;蔬菜总产值2014万元,增长140%;柑果总产量1956吨,增长201%。饲养业兴旺发达。塘鱼总产量达到522吨,增长202%;三鸟35.7万只,增长246.6%;生猪2万头,增长24.6%。
    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全镇有企业1328家,比1990年增加658家。1995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8562万元,比1990年增加7289.22万元,增长572.7%,年平均增长114.5%;总收入达8929万元,比1990年增加7496.7万元,增长523.3%,年平均增长104.7%;上缴国家税金217万元,比1990年增加177.3万元,增长446.6%,年平均增长89.3%;利润达1390万元,比1990年增加1146.68万元,增长471.3%,年平均增长94.3%。
    交通、通讯有新发展。1994年按省二级公路标准扩建了长5公里的新村至周前公路;1995年冬筹集资金20多万元,开始铺设罗新大道水泥路面;为开发胆源洞,投资8万元开通了4条长11公里的道路;多方筹集资金25.3万元开通了河南等7个管理区的数字程控电话。
    镇政建设展新貌。在南郊工贸城投资10万多元,建成1座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的蔬菜批发市场,集资1000万元建成3--8层的商贸住宅楼17幢,整治、扩宽了河南街,铺设了水泥道,安装了路灯。
 
                      (邓国耀)
 
【沈所镇】
    总面积4300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05万亩,林地面积3.67万亩。总人口1.07万人。辖9个管理区,106个经济社。
    农业生产增产增收。通
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三高农业,使农村经济得到较大发展。1995年,全镇农业生产总产值实现2345万元(按1990年不变价),比1990年增长39.4%;粮食总产量达8106吨,1991年实现“吨谷乡”,销售商品粮6800吨;1995年全镇种植柑果面积3573亩,勒竹面积1530亩,饲养母猪1023头,饲养三鸟16.584万只。
    乡镇企业有新的发展。全镇有企业122家,个体私营企业和工商户815家。
    全镇各管理区开通了程控电话,区区通车,交通、通讯便利,有线电视覆盖率达80%。
                       (钟茂柱)
 
【花山乡】
    八五期间,花山乡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坚持一个中心,抓好两个重点,实施三个工程,改善四大设施,建立五大基地,发展六项事业,完成了八五计划中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指标,促进了农村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农村经济和乡镇企业有较大的发展。按照“抓好山上,发展山下”的工作思路,发展三高农业,建立了4000亩优质谷、3000亩黄烟、1000亩反季节蔬菜、1000亩水果和10万只穗麻鸡五个商品生产基地,同时大力发展水产业、畜牧业以及其他种养业。发挥本地资源优势,重点抓好建筑、竹木加工、煤矿等企业,进一步提高了经济效益。1995年全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712万元,比1990年增长3.4倍;农业总产值1463.35万元,比1990年增长1.3倍;乡镇企业1377.1万元,比1990年增长7倍;人均收入1771.7元,比1990年增长142.3%。
    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八五期间全乡县道、乡道进一步拓宽、加固和维护,通车里程达32公里;1995年开通了程控电话,安装了有线电视;积极开发水资源和兴修水利。几年来,共维修陂头10座,加固山塘12口,硬化水圳2100多米,整治河道1000米,修筑河堤650米,完成南灌区侧凤段的改造工程1200米,对20多公里长的水库南北灌区进行了大清淤。1995年底,全面完成了南方水电站勘测、设计和可行性研究论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加强了林政管理。义务植树6万多株,完成迹地更新210公顷,幼林抚育1050公顷,低产林改造100公顷,营造防火林带70多公里,维修防火线42公里。目前,全乡森林覆盖率由达标前的61.9%提高到77%,绿化率由90.5%提高到96.4%,实现了生长量大于消耗量。
                       (陈永亮)
 
【马市镇】
    是全县第一大镇。区域面积1.98万公顷,辖22个管理区,256个农业经济社,总人口3.74人。全镇有山林面积20万亩,森林蓄积量40多万立方米,年产毛竹23万根以上;有耕地4.61万亩,黄烟、水稻、花生为主要经济作物。国道323线、省道1949线和浈江从境内通过,交通十分便利。
    八五期间,经济建设取得较大成绩。1995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2.5亿元(按现行价),比1991年增长210.01%,年递增52.5%;工农业总产值1.9亿元,比1991年增长154.51%,年递增38.63%;乡镇企业总产值1.14亿元,比1991年增长9.33%;农村经济总收入1.267亿元,比1991年增长124.65%,年递增31.16%;农村人平纯收入2022.9元,比1991年增加1056.5元,年递增27.33%。
    建设黄烟专业镇。利用先进的科学生产管理技术,发展优质高产烟叶,推广高厢单行和营养袋种植技术,88--A型灶、巴西灶和远红外线烤烟新技术,建立集中连片500亩以上的黄烟生产示范基地。种植黄烟占耕地总面积的80%以上。1995年黄烟亩产值达1500元以上。近年来,仅种植黄烟就向国家上缴税利300多万元。
    建设工业卫星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改造了一批起点低、效益差、技术落后的老企业。通过多渠道融资、引资,增加投入1000多万元,创办了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技术先进的企业。镇办企业从1991年的12家发展到1995年的46家,村办企业从1991年的268家发展到1995年的337家,户办企业从1991年的728家发展到1995年的1224家。1995年完成企业总产值1.06亿元,总收入1.17亿万元,上缴国家税利524万元,实现利润1535万元,分别比1994年增长68.8%、70%、119%、80.8%。实现了乡镇企业超亿元的目标。1993年省委、省政府批准马市镇为工业卫星镇,1995年市委、市政府把马市镇列为乡镇企业亿元镇。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投资2439万元,完善了新规划区的“三通一平”,开通了400门基础程控电话,建立了卫星地面接收站,安装了有线电视收视网络,兴建了装机容量为4105千瓦的里公陂、太原、平山等水电站,修筑了长7.5公里的岭头公路、5公里长的溪丰公路,扩建了5条区村公路。
    建设经济开发区。在国道323线与省道1949线交汇处,投资1000多万元,兴建占地面积为33万平方米的集商业贸易、农副产品交易、工业生产、文化娱乐、居民住宅于一体的经济贸易开发区,完善了城镇配套设施。目前新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集镇面积达2平方公里。
                  (马市镇政府办)
 
【北山乡】
    全乡总面积7170公顷,其中耕地面积2677亩,林地面积9.7万亩,毛竹4.3万亩。1995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898.65万元(现行价),比1990年增加1.8倍,年递增12.6%,其中:工业总产值174.46万元,比1990年增加3倍,年递增25.2%;农业总产值725.19万元,比1990年增加1.6倍,年递增10.5%。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905元,比1990年增加1017元。
    大办水利,科技兴农。投入10.3万元对部分中低产田进行改造,对水圳、陂头进行维修和加固。推广使用耐氨固氮菌、增产菌3754亩,年推广杂优水稻面积占总面积的94%以上,1995年亩产达到424公斤,比1990年增加41公斤。
    发展乡镇企业和社会事业。全乡有企业121个,从业人员342人,工业总产值173.46万元。骨干企业有联营木材加工厂、三卡水二级电站。
    八五期间,全乡社会公益事业有了新的发展,有文化中心9个,小学4所,广播站1个,卫生院4所,电视差转台1个;有28个经济社安装了自来水,占经济社总数的92.3%。
                        (陈颂明)
 
【江口镇】
    总面积1.12万公顷,其中山林面积16.8万亩,耕地面积1.1万亩。辖7个管理区,61个经济社。1995年全镇工(企)业总产值829.5万元,农业总产值1972.59万元,人均收入1900元,分别比1990年增长37.13%、37.65%、48.21%。
    大力发展三高农业。八五期间,大力发展以粮食为主体的农村商品经济。年产优质米1600吨,蔬菜100吨,种植水果400公顷。
    有效利用资源。1995年,投资150万元,利用荒滩荒坝开辟了面积为2500多亩的勒竹生产基地;同年,投资200多万元兴建了金江水力发电站,装机容量达400千瓦,年发电总产值达40多万元。
    社会各项事业齐发展。1993年开通了程控电话;1994年安装了有线电视收视网络,全镇电视覆盖面达78%,电视收视率达98%;1995年兴建了卫生院综合大楼1幢,兴建中小学教学大楼共7幢,面积2680平方米。
                      (朱德培)
 
【顿岗镇】
    总面积8360公顷,其中山林面积7.6万亩,耕地面积1.98万亩。辖18个管理区,175个村。1995年,全镇社会总产值(按1990年不变价)1.47亿元,比1990年增长195%,年均递增39%。其中农业总产值5756.61万元,比1990年增长42.31%,年均递增8.46%;乡镇企业总产值9020万元,比1990年增长835.53万元,年均递增167.11%。农村经济总收入1.07亿元,比1990年增长241.43%,年均递增48.29%;农村人均纯收入1953元,比1990年增长115.56%。
    科技兴农,发展三高农业。通过推广优良品种,运用先进耕作技术,调整作物布局,1995年种植马蹄5000多亩,产量1.75万吨,产值1750万元,蔬菜5000亩,产值1160万元。经济作物占耕地面积的45%。开发山坡荒地4500亩,大量种植柑桔等果树。全镇先后出现了数十亩养鱼、百亩水果承包种植、万只穗麻鸡养殖等各种专业户。
    万众一心,战胜自然灾害。顿岗镇是1993年“4.16风暴”受害最严重的乡镇之一,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多万元。灾后,全镇人民迅速组织抗灾自救,恢复生产。战胜了特大自然灾害,粮食生产夺得了丰收。
    发展乡镇企业,促进经济腾飞。1995年,全镇共有乡镇企业902个,从业人数3489人,拥有固定资产1073万元,比1990年增加企业171个;增加人员1719人,增长97.12%;产值增长8.36倍。总收入10981万元,增长6.96倍;税金324万元,增长10.95倍;纯利11.66万元,增长4.75倍。
    镇政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进一步发展。1994年,投资6万元开通了程控电话。1995年,辖内8公里的1912线实现了柏油路面。投资8万元,安装了调频广播和有线电视差转台。目前全镇有有线电视差转台4个,有线电视用户780户。争取香港鲍思高慈幼会捐资50万元,镇多方筹集资金120万元,新建了顿岗慈幼小学。1995年,全镇有卫生站19间,占行政村的94.4%。1994年投资2万元兴办了顿岗敬老院。
                      (刘远炎)
 
【澄江镇】
    全镇总面积2.19万公顷,总人口1.55万人;辖8个管理区,116个合作社。1995年社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下同)9116.39万元,比1990年增长203%,年均增长40.6%;工农业总产值6290.49万元,增长119%,年均增长23.8%,其中:农业总产值3464.49万元,增长44.74%;工业总产值2826万元,增长490.8%;乡镇企业总产值5651.9万元,增长805%,年均增长161%;全镇总收入5781万元,增长235%,年均增长47%;人平纯收入2002元,增长131.47%,年均增长26.3%。
    发展三高农业。初步建立了黄烟、蚕桑、香菇、优质谷、松脂、丰产林、造纸材、竹资源、水果等商品基地;培养年产值5万元以上的种养、加工、运输专业户42户。1995年,粮食平均亩产386公斤,比1990年的346.5公斤增产39.45公斤,增长11.3%;粮食总产量8226吨,比1990年增长10.5%。
    加强造林绿化。改造残次林和低产林3316亩,发展速生丰产林2551亩,种植绿化树3万多株。
    乡镇企业得到发展。有木料加工、砖瓦、香菇、竹席、日用陶瓷、电力等大小乡镇企业330家,其中竹席厂生产的“金梦豪华空心保健竹凉席系列产品远销国内外,年产值达450万元。
    镇政建设日新月异。圩镇面积从原来的0.5平方公里发展到现在的1.2平方公里。全镇有卫星地面接收站8座,有线电视用户1200户;开通了数字程控电话。
                       (张菊香)
 
【罗坝镇】
    全镇总面积1.2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7300亩,山地面积15.8万亩,辖6个管理区,77个农村经济社,总人口1.1万人。1995年农村社会总产值9226万元,人平收入2018元。
    农业:全镇年产粮食5860吨,猪肉456吨,禽蛋70吨,三鸟2.56万只。种植优质水果5000亩,年产水果5000吨以上。种植蚕桑3500亩,年产茧225吨。
    林业:竹木资源丰富,活立木蓄积量70多万立方米,年产原木5000多立方米;有毛竹基地4万亩,年产毛竹40多万条;建立速生丰产林基地2.5万亩。
    企业:有竹席厂16间,扇骨厂1间,藤艺制品厂3间,木制品厂6间,电站3座,装机容量1100千瓦,年发电量320万千瓦。
    全镇开通了程控电话,有线电视覆盖率达85%,主要公路有始都线、始梅线、罗良线,交通便利。
                       (钟海根)
 
【都亨乡】
    总面积1.1万公顷,辖5个管理区,43个村委会,总人口5952人。全乡有耕地面积3811亩,山林面积16万亩,是始兴县重要林区。八五期间,全乡社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1995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5432.84万元,比1990年增长172%;农村经济总收入1962万元,比1990年增长118%;人均收入1937元,比1990年增长109%。
    农林业不断发展。八五期间积极发展三高农业,1993年种植生姜1000亩,产姜1210吨;1995年种植水稻4737亩,亩产396公斤,总产1876吨,农村人均口粮346公斤,实现自给自足;种植荷包豆600亩,产量达86吨;农业总产值达1704万元。兴办股份合作林场7个,总面积3.2万亩。1995年全乡森林覆盖率达85.3%,活立木积蓄量36万立方米,毛竹立竹量456万株。
    乡镇企业效益大增。大办资源加工型企业,八五期间,先后兴办了竹席厂、单板厂、木料厂、家私厂、香骨厂等企业,林产品加工率达68%。1995年企业总产值达3628万元,比1990年增加2391万元,年平均增长38.6%。
    开办亚历河漂流项目。1995年开办亚历河原始漂流旅游项目,并与韶关旅游路线接轨,游客日益增多。
    基础建设不断完善。1994年开通程控电话,建立了卫星地面接收站2个,有线电视覆盖率达85%以上。
                       (陈景忠)
 
【司前镇】
    总面积194平方公里,有山林面积24.01万亩,耕地面积9970亩,辖10个管理区,1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1.3万人。1995年全镇农村社会总产值(现行价)7281万元,比1991年增加4004.83万元,年均递增17.6%;工农业总产值4156万元,比1991年增加1089.43万元,年均递增30.1%;农村人均纯收入2006.3元,比1991年增加1103.29元,平均年递增17.3%。
    三高农业发展快。粮食亩产从1991年的335.4公斤增加到1995年的361公斤,总产从5772.6吨增加到5811吨,1995年种植三高经济作物面积1814亩,农业总产值从1991年的2950.47万元增加到1995年的3839万元(按1990年不变价),增长30.1%。
    造林育林出效益。全镇共造林2.92万亩,其中营造速生丰产林0.65万亩,工程林2.27万亩,完成幼林抚育1.95万亩,全镇活立木蓄积量10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5.8%。林业总产值实现了年平均600万元,松脂产量年平均470吨。
    乡镇企业有发展。投资89万元兴建了装机容量为200千瓦时的黄沙水头电站,兴办了一些以矿产、木材资源开发的企业项目。1995年,全镇企业总产值达5523万元,比1991年增长443.1%。
    基础建设气象新。筹集资金46.8万元整修和改建街道、公路,实现了街道硬底化;新建了一批办公、教学新楼房;全镇村村开通了数字程控电话,BP机自动寻呼覆盖全镇;有线电视覆盖率达75%以上。
                      (陈春银)
 
【隘子镇】
    总面积4200公顷,其中林业用地面积38万亩,有林面积36万亩,森林覆盖率83.5%,活立木蓄积量142.2万立方米。辖13个管理区,1个居委会,总人口1.9万人。199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6320万元,农村人均收入2022元。
    乡镇企业具规模。全镇以木材和矿产开采、加工为主的股份合作林场、木屐制造、家私制造、单板加工、木线加工、木地板生产以及活性炭开发、开采石英石的乡镇企业已初具规模。年产值近2000万元。
    农林并举奔小康。除种植水稻以外,年种植袋栽培香菇100亩,年产干菇100吨左右,年造林抚育4000亩,每年向国家交售商品材1500--1800立方米。
    基础建设展新貌。全镇13个管理区已经通车通电。1994年全镇开通程控电话,自动寻呼和有线电视网覆盖全镇。
                      (官桂根)
 
【深渡水乡】
    是全县唯一的民族乡,全乡总面积2980公顷,其中有林面积25.7万亩,耕地面积3200亩。辖5个管理区,51个农业经济社。总人口5902人,其中瑶族、畲族2416人,占40.94%。1995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2105.83万元,比1990年增长1.2倍;乡镇企业总产值2405万元,比1990年增长5倍;人平纯收入1676.21元,比1990年增长914.21元;粮食总产量达3015吨,比1990年增长39.8%;种植水果面积1957亩,比1990年增长1234亩。
    基础建设有新的发展。1993年开通林道公路10公里,安装了有线电视收视网络;1994年开通了150门数字程控电话;1994年至1995年投入120万元,兴建教学大楼和师生宿舍以及进行校舍改造,面积达4200平方米。         (官卫华)
 
【刘张家山乡】
    总面积9199.2公顷,辖5个管理区,1个国营林场(省级森林公园)。1995年农村社会总产值2288.18万元,人均收入1858元。
    农业多种经营。全乡98%的稻田已种上杂优水稻。1995年粮食亩产达到463公斤,对比七五期间亩产345公斤增长30.8%。同时,大力发展三高农业,1995年,全乡新开发山地2000多亩,种植柑类水果1800亩,毛竹400多亩,白果100多亩。
    坚持造林绿化。八五期间,全乡共造林7447亩,其中90%为速生丰产林,国有林4667亩,集体林2780亩。1995年,森林蓄积量达到65.2968万立方米,对比七五期间造林递增16.2%。
    大办乡镇企业。1991年新建首家竹席厂,年产值达80万元;1992年成立弘达实业公司,生产竹木制品等,年产值230万元;1993年以来,共兴办3间单板厂(其中1间与深渡水乡合办),年产单板3700多立方米,年产值420多万元,年获税利30多万元。
    发展社会事业。1994年投资10多万元,开通了乡、场程控电话。1995年多方筹集资金25万元,为革命老区柑梓园安装了高压线路。八五期间,投资70多万元新建教学楼、师生住房等一批,兴办了良源中学。1995年良源中学与中心小学合并为九年一贯制学校,更名为刘张家山乡学校。1993年,在柑梓园兴建了革命烈士纪念碑;1995年投资6万多元安装了有线电视系统;同年,投资16万元新建建筑面积250平方米的卫生院1间。                  (龚忠洋)

 
附1:
 
       党政主要领导名单(1996年)
 
             始兴县:杨木忠(县委书记)       周中盛(县    长)
 
 
    太平镇:李小海(镇党委书记)             北山乡:梁志军(乡党委书记)
            张发康(镇    长)                         陈伦章(乡    长)
    城南镇:林发明(镇党委书记)             江口镇:江秉坚(镇党委书记)
            刘传应(镇    长)                         胡志礼(镇    长)
    沈所镇:钟永江(镇党委书记)             澄江镇:魏满才(镇党委书记)
            华文相(镇    长)                         肖长安(镇    长)
    花山乡:李仕健(乡党委书记)                 罗坝镇:华文全(镇党委书记)
            罗勇坚(乡    长)                         黄德安(镇    长)
    马市镇:李汉城(镇党委书记)             都亨乡:曾韶柱(乡党委书记)
            吴仲渊(镇    长)                         杨隆柱(乡    长)
    深渡水乡:徐建昌(乡党委书记)               刘张家山乡:叶美克(乡党委书记)
              邓石保(乡    长)                           李子胜(乡    长)
    司前镇:张远周(镇党委书记) 邱焕运(镇党委副书记,主持政府工作)
    顿岗镇:李子亮(镇党委书记) 邓献才(镇党委副书记,主持政府工作)
    隘子镇:赖 根(镇党委书记) 朱远周(镇党委副书记,主持政府工作)
 
 
附2:
        始兴县九五发展基本思路
 
    九五期间,始兴县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是:明确一个目标,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创造三个基本条件,突出抓好三大产业重点,加快经济增长速度。具体是:
    (一)明确一个目标。到200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22亿元,年均递增11%;工农业总产值17.5亿元,年均递增15%,其中:工业总产值11.2亿元,年均递增22.2%,农业总产值6.3亿元,年均递增6.3%;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4360万元,年均递增15%;外贸出口1950万美元,年均递增34.9%;实际利用外资3950万美元,年均递增50%;社会消耗品零售总额6.13亿元,年均递增18%;城镇职工人均年收入年均递增7.2%;农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9.3%。
    (二)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和政府强有力的组织作用,加快资金存量结构的调整,按照规模经济和合理布局的要求,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对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降低消耗,增加产出,争取整体经济在总量、质量和效益方面都上新的水平。
    (三)创造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交通、能源、通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资力度,改变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建成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基础设施体系,促进经济发展。二是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除了靠银行贷款、企业自筹和争取上级支持以外,要通过引进和利用国外资金,以弥补建设资金的不足。三是要重视人才,培养人才。要搞好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引进、培养管理和科技人才,巩固普九成果,努力实施《始兴县教育综合改革规划》,提高全民素质。
    (四)集中精力,突出抓好三大产业重点,加快经济增长速度。第一产业方面,重点发展优质谷、水果、黄烟、竹、速生丰产林、松脂、造纸材、蚕桑、优质水产、马蹄等,并形成企业化、基地化、规模化、农工技贸一体化经营。建立和完善10万亩水果,27万亩竹子、4万亩优质烤烟、60万亩速生丰产林、20万亩松脂、15万亩造纸材、15万亩优质谷、2万亩蔬菜、2万亩蚕桑、1万亩马蹄十大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同时继续抓好林业,力争到2000年,全县有林面积、活立木蓄积量、年出产商品材都有较大的增长,把林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第二产业方面,重点发展纸制品、木家私、林产化工、人造板、电子工业、制衣等主导产业、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促其上规模、上水平、上效益。同时抓好食品加工、建材、巢丝、机械制造以及乡镇企业等。第三产业方面,一是加快交通、能源、通讯建设。能源建设重点抓好山口二级三级电站建设,发展一批有库容的小水电,到2000年,全县小水电装机容量达到4万千瓦,发电量达到1.2亿千瓦时。交通建设,采取新建、扩建、改造并举,到2000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000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达到46公里。通讯建设重点抓扩容和电话普及率,到2000年,全县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1.7万门,电话普及率达到10%。二是发展旅游事业,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金开发集游玩、观光、考察、科研、度假、修养于一体的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项目,并以此为龙头,进一步开发始兴“十大景点”,与全市旅游路线接轨。三是加快科技、教育、卫生、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提高全县的综合实力。
                          (编辑:肖欣、钟俊波    总编修:裴鸿骥)
附件下载: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智能互动 手机版
微信
始兴发布
图片2 图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