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始兴县中医药事业发展第“十一五”规划

    2006年至2010年是我国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五年发展时期,为更好地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和《广东省发展中医条例》,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学,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特制定本规划。
    一、我县中医药基本状况
    我县现有县级中医医疗机构1家,县级和乡镇级医疗机构能开展中医药业务的有6家,村卫生站能开展中医药业务的极少。全县从事中医药工作的人员有10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89人,占全县卫生技术人员的16.9%。正规注册中医医生有38人,其中中医执业医师有31人,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有7人,中医药剂人员6人,其余为从事中医药工作的西医和护理人员45人。每千人口拥有中医执业医师数0.124人,低于全省每千人口拥有中医执业医师0.2人的水平。中医开放病床110张(含县医院中医科)每千人口拥有中医开放病床0.44张。作为全县中医龙头的县中医院,设置有中医内科、外科、骨伤科、急诊科、针灸科等科室,但住院综合楼陈旧,环境差,工作用房严重不足,设施设备配套不完善,人员结构不合理。另我县中药种植未形成规模,中药加工生产仍是一片空白。
存在问题:
    (一)投入不足。因财政困难,政府对卫生事业特别是中医药事业的投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二)资源配置不平衡,城乡差距逐渐拉大。县城中医药医疗机构人员、设备相对充足,农村中医药人员素质偏低,设备和设施不足,难以满足农村群众的健康需求。
     (三)国家中西医并重发展的方针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重西医轻中医的思想观念仍然很浓。
    (四)公共卫生资源分配不合理。长期以来,中医等公共卫生资源得不到公平合理的利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五)业务发展不合理。目前我县仅有的一家县级中医医疗机构中医院仍以西医为主,没有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疗法。
    二、发展环境
    “十一五”期间,我国正处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继续增强的基础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会日益增加,医疗需求将不断扩大。但是,就总体而言,我县中医药发展的状况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的健康需求还不适应;人口结构与疾病谱的变化,使我们面临繁重的急、慢性病和重大疾病及传染病的防治任务。如何使中医药参与更多的公共卫生事务也是新时期卫生工作的一个重大课题。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支柱的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正进入关键阶段,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使中医药事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制与体制上的创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十一五”期间,医疗卫生机构行业内多方位的竞争将异常激烈,医疗卫生单位面临新的考验,我县的中医药事业发展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三、“十一五”中医药事业发展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中医发展战略,创新发展机制,依靠科技和教育,加强中医药医疗资源能力建设,推进中医药医疗资源结构调整,优化中医药医疗资源配置,保障我县中医药事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始兴服务。
    (二)发展总目标。
     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满足人民多层次健康需求的有特色的,包括卫生服务、医疗保障、医疗保健咨询、科研教育等在内的结构合理、功能较为完善的中医药事业新体系。
    (三)主要工作和任务指标。
    1.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和《广东省发展中医条例》,不断推动中医药事业向前发展,开创我县中医事业新局面。
    2.加强中医院基础设施建设,争取用五年的时间选址新建中医院综合住院大楼,改善中医院现有住院大楼陈旧简陋的状况。科室设置达到《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要求:至少开设含中医内、外等五个以上中医一级临床科室,住院床位总数达到或接近120张,每床至少配备有0.88名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60%,每床至少配备0.3名护士,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设备配套建设达到《中医医院分级管理标准》要求;发展中医特色疗法,发展三个具有中医专科特色的学科技术带头人(职称至少在副主任医师以上);力争在五年内发展成为具有中医特色疗法、信誉好、服务佳、具有一定综合竞争力并且在韶关地区有一定影响力的县级中医院。
    3.到2010年,中医医疗服务对我县的各种病源的覆盖率达30%,业务收入占整个卫生系统业务总收入的25%,固定资产每年增长10%,占整个卫生事业固定资产增长的20%。
    4.努力创建一支能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中医药专业技术队伍,加快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建设,提高中医药参与公共卫生服务的水平。
    5.不断完善中医骨伤科的设施设备,加强中医骨伤科人员梯队培养和项目建设,年内争取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专项建设资金,加强中医院专科(骨伤科)建设。用2年的时间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椎间盘突出症和痔疮专病建设。
    6.加强中医县、镇、村三级医疗网络建设,发挥县中医院的龙头作用,采取传、帮、带和中西互学的方式,不断壮大和发展中医人才队伍,完善中医网络建设。两家中心卫生院做好中医科发展计划,送上级有关部门,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加快中医科的建设;到2010年,两家中心卫生院争取建成中医专科楼,50%的乡镇卫生院能开展中医业务,30%的村卫生站能开展一般的中医药业务,扩大中医药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
    7.抓住我市已被省作为道地药材GAP产业基地规划发展的机遇,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引导、龙头企业带动,采取“公司﹢协会﹢农户”的模式、形成企业建基地、基地带农户的格局;利用我县药物资源建立枇杷药用生产加工基地或五指毛桃生产基地。
    8.到2010年争取进入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的行列。
    四、对策和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对卫生工作的领导,为卫生事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发展中医药事业作为执政为民、密切党群关系、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事来抓,要把中医药事业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同步实施。各级政府要完善卫生经济政策,增加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按国家财政部、发展计划委员会、卫生部《关于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意见》要求落实补助政策,对卫生事业费投入的增长不低于当地财政增长的幅度。要进一步完善政府对医疗价格的管理,结合药品价格改革和医药“分开管理、分别核算”的要求,调整医疗技术劳务价格,优化医疗服务收入,进一步落实对卫生的税收优惠政策。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树立大卫生观念,使中医药事业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
    (二)进一步深化卫生改革,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卫生改革的步伐,改革体制,健全机制,逐步解决制约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促进中医事业良性发展。一是实行卫生全行业管理,卫生行政部门要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切实转变管理职能,运用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划指导、信息服务和经济手段等,加强卫生行业管理。要实施区域卫生规划,调整和优化卫生资源布局,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整合区域卫生资源,调整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要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健全医疗服务技术规范,建立和完善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医疗技术应用、大型医疗设备等医疗服务要素的准入制度,对全县范围内的卫生资源,包括医疗机构、床位、卫生人力、设备、经费等纳入规划,由卫生行政部门实施行业宏观管理。二是进一步完善和实施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用足用活广东省中医强省政策,加大对中医政策倾斜力度,保证我县中医药事业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加强中医院内涵建设,加大机构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改革力度,积极推行单位内部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起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运行机制。
    (四)引导和鼓励外资、社会资本的投入。对中医药发展所需资金坚持走市场化融资的路子,推行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筹集资金的方式;加强招商引资,吸引外资、风险资金、社会资金参与中医医疗机构的兴办及中药产业投资。
     五、加强重点建设项目
     项目是实施规划的重要载体,是规划的重要支撑。“十一五”期间,我县必须加大中医事业重点项目建设力度,积极争取上级的资金支持,规划建设一些基础建设项目。“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项目有6个,计划总投资3816万元。
    (一)在建项目:中医院骨外科专科建设。项目总投资300万元,“十一五”期间计划投资150万元。
    (二)新开工项目:中医院康复科建设。项目总投资100万元,“十一五”期间计划投资50万元。
    (三)预备项目:1.中医院住院综合楼,框架8层,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计划总投资832万元。2.马市卫生院中医综合楼,框架3层,建筑面积500平方米,计划总投资150万元(含设备配套)。3.顿岗卫生院中医综合楼,框架3层,建筑面积500平方米,计划总投资150万元(含设备配套)。4.药用枇杷生产加工项目,厂房建设600平方,配套生产设备,计划总投资2284万元。
附件下载: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智能互动 手机版
微信
始兴发布
图片2 图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