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始兴县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始兴县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始兴县是广东省重点林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始兴总面积323万亩,其中林地面积265万亩。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林业生态省的决定》精神,我县在“十二五”林业重点建设项目规划时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县”这一核心,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中心的战略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我县林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目标,乘林业生态县建设达标的东风,加强科技推广,实现生态林业和产业林业两驾马车并驾齐驱,相得益彰。

一、林业“十二五”计划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确定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依法治林,科技兴林,深化林业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大力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构建以生态经济为特色的林业产业体系,建设以生态家园为基调的生态文明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保护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处理好森林资源培育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实现森林资源的持续增长及其综合效益的有效发挥。

2.坚持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鼓励不同所有制成分参与林业建设,实行投资多元化,多渠道吸纳国内外资金发展林业。

3.坚持优化环境的原则,通过建设生态公益林,进一步改善全县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4.坚持农村经济发展与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的原则,加快山区综合开发,发展林产工业,把林业办成山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5.坚持科技兴林的原则,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全面提高林业整体科技水平、综合生产力和竞争力。

6.坚持依法治林的原则,完善林业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保障林业建设健康有序进行。

(三)发展目标。
  林业“十二五”计划的总体目标是:增资源,增效益,生态公益林功能良好,区域生态体系优良,林业产业中第一产业基础扎实,第二产业基本形成规模,以森林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快速起步,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要求相适应的林木及林产品生产能力基本形成,推进林业现代化进程。 围绕总目标,全力构建三大体系、着力抓好三大生态工程、大力发展五大商品林基地、逐步形成五大林业支柱产业,实现总产值翻一番的目标。具体就是:构建以稳定的生态公益林为主体的森林生态体系、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林业产业体系以及以产权制度、规范管理和高效服务为主体的林业保障服务体系;建成66.3万亩高效生态公益林体系,其中一类生态公益林达到40%,二类生态公益林达到45%;建设北江流域水源涵养林、绿色通道等生态工程;建成50万亩速生丰产林,30万亩竹林,20万亩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20万亩松香基地,10万亩果、茶、药等商品林、经济林基地;逐步形成木浆造纸业、人造板业、松香深加工业、家具制造业、林果加工业及森林旅游等林业支柱产业;全县林业龙头企业发展到3家;确保森林覆盖率保持在74%以上,活立木总蓄积量达到1170万立方米,年采伐限额控制在28万立方米以内;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 35%,绿地率达到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平方米以上,实现全行业林业总产值达到3亿元以上,森林资源综合效益达到8亿元。

(四)“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

1.森林资源消长目标。
  有林地面积 250万亩
  林种比例 生态公益林面积占林地总面积的30%以上
  森林覆盖率 74%以上
  期末活立木总蓄积量1170万立方米
  森林蓄积消耗量 控制在年均28万立方米以内
  毛竹立竹量3500万根,采伐量控制在年均300万根以内
  2.主要产品产量。
  木材 年均12-15万立方米
  竹材 年均300万根
  人造板 年均10万立方米
  松香 年均0.5万吨
  3、林业总产值及森林综合效益。
  十二五期末全行业林业总产值达到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5亿元,第二产业1.5亿元。森林综合效益达到8亿元

4.林业科技发展目标
  良种良法在林业生产中得到广泛运用,林业科技贡献率达到40%以上;

二、林业“十二五”计划建设重点

(一)生态公益林体系工程建设。

1、扩大生态公益林建设规模

2、调整生态公益林布局

3、提升生态公益林功能等级

自然保护区建设是生态林业的最高境界和最集中表现,在巩固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力争将军栋县级自然保护区在本规划期末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使保护区面积达到32万亩,占全县有林地面积的11%

经过我县的国道、省道有323线江口至马市,244线深渡水至司前,344线司前至龙斗斜,343线顿岗至澄江,共计180多公里,另有县道300多公里。为加快这些公路沿线的绿化,规划每年进行1000亩绿色通道的工程建设,五年完成5000亩,通过人工造林、补植、套种等形式,种植优良乡土阔叶树种,对公路两旁的山体坡面进行绿化、美化,使其更具景观性。

“水源涵养林工程”是广东林业八大重点工程之一,始兴位于北江流域的上游,做好北江水源涵养林工程,对保持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加快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北江水源涵养林工程”在我县从2002年起实施以来已营造水源林6300亩,在“十二五”期间,我县规划每年在公益林地营造水源涵养林2000亩,通过补植、套种乡土树种,前三年进行抚育措施,提高生态功能等级,提高林地的水源涵养能力,改善环境。

(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

1、以重点项目基地建设为推手,积极发展第一产业、确保林业产业基础性建设得到长足发展。

150万亩针叶林速生丰产林工程。规划在林业局属林场、个体林场,范围是立地条件较好的区域进行。

25万亩优质珍贵阔叶林基地。

330万亩竹子基地建设。规划在太平镇、马市镇、罗坝镇、澄江等原有毛竹、撑篙竹资源较丰富的地段进行,推进竹制品深加工。

420万亩短轮伐期工业用材林基地,重点发展桉树、杂交松等生产基地。

520万亩松香基地。规划在太平镇、马市镇、沈所镇等松树资源丰富、土壤光照条件优越的地段进行。

65万亩油茶基地。林业部门做好示范、技术指导、规划。各乡镇办示范点,以点带面,全面发展。

7)发展新优苗圃基地。林业局现有新优苗圃基地500亩。今后我们将以两个基地为基础,进一步扩大规模,面积达到1000亩,培育苗木达500万株。

2、打造精品林产品深加工园区,促进提高以林产品加工为主的林业第二产业。

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吸纳社会资金和技术,培育和扶持发展35家有规模、技术含量高、管理水平高的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实施产业集群战略,打造马市和县城附近两个精品林产品加工园区,形成木浆造纸、人造板业、松香加工、家私、玩具、林果食品等产品系列,带动我县林产品加工企业整体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的提升,做强以林产加工为主的林业第二产业。

3、精心谋划,大力发展以森林生态旅游为主的林业第三产业。

始兴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又是正在建设中的生态县,有发展潜力的森林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有被誉为“物种宝库、南岭明珠”的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斗斜陨石坑,深渡水将军栋,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马市白水寨,清化河两岸景观等。目前,我县森林生态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下一步应摸清我县森林旅游资源状况,制定森林生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吸纳资金、有序开发、科学管理,促进我县森林旅游快速起步和持续发展,逐步做大生态旅游产业。

(三)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1、技术服务体系。加强县林科所和各乡镇林业技术推广站建设,加大科研开发和林业科技推广力度,形成覆盖全面、服务优良的技术服务体系,为全县林业生产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2、依法治林体系。加强林业执法队伍建设 ,严格林政管理制度落实和责任追究,规范林业执法行为,提高林业管治能力,积极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有效消除林区各种不稳定因素,确保林区秩序稳定和林业产业的有序发展。

3、森林防火体系。建立森林火险监测网,继续加强森林防火宣传,组建一支40人左右的专业打火队伍,加强林火扑救演练培训,与各种形式的林火扑救队伍组织形成林火扑救网络,有效应对森林火险。

4、森林资源管理体系。建立全县林业地理信息管理系统、森林生态环境质量和森林资源监测系统,严格控制森林资源消耗,确保森林资源稳定增长。

5、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加强森林病虫害检疫、监测、预报与警报体系建设。

6、林区公路体系。加快林区公路建设,到2015年,争取完成我县林区公路的的硬底化改造工程。

7、基层服务和管理体系。转变基层林业站的职能,使之真正行使管理与服务职能,稳定队伍,逐步完善办公设施设备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强化政治思想学习和业务培训,加强制度建设和作风风建设,促进提高科技兴林和依法治林水平。

8、评估、交易和融资体系。充分发挥“两个中心”(森林资源评估中心和林业产权交易中心)的作用,提供公平、公开、公正的林业产权评估、交易平台,积极开展林业融资工作,吸纳更多的资金投入林业建设,促进我县林业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附件下载: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智能互动 手机版
微信
始兴发布
图片2 图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