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11月8日)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1年11月8日在始兴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刘 锋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任期从2006年12月开始。五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及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的有力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县人民,奋发进取,迎难而上,不辱使命,有效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和冰灾、洪灾等特大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三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在坚持生态发展、实现绿色崛起的征程中迈出了新的步伐。
——过去五年,是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发展质量明显提高、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五年
2011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38亿元(预计数,下同),是2006年的1.85倍,年均增长13.1%;人均生产总值1.85万元,是2006年的1.97倍。其中,一、二、三次产业分别为11.2亿元、13.2亿元、13.6亿元,比2006年分别增长29.2%、135.6%、85.6%。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30亿元,是上个五年的3倍,实施重点项目185个。201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亿元,是2006年的2.14倍,年均增长16.4%
财税金融取得了新突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2006年刚过6000万元的基础上,以年均26.7%的强劲增速,连跨1亿元、2亿元台阶,2011年达到2.0亿元,为2006年的3.3倍。2010年,财政综合增长在全省排名第5,首次被省政府授予“加快县域财政发展奖”。2010年,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4.14亿元,贷款余额10.51亿元,总量均为历年之最,分别是2006年的1.69倍、2.24倍,荣获省政府“金融稳定奖”。
工业经济得到了新发展。落实企业扶持政策,五年新增13家规模以上企业,2011年达到32家,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1亿元,是2006年的2.7倍,年均增长22%。外贸出口总值于2010年首次突破亿美元大关,成为全市过亿美元的2个县(市、区)之一,2011年1-9月达到9781万美元,同比增长18.7%。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54.6%,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国企改革成效明显,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分别比2006年增长200%、23.6%,来源于民营经济的税收收入6761万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151.4%。
旅游发展步入了新阶段。高起点编制了旅游发展规划,全面启动了创建省旅游强县工作,满堂客家大围、铜钟寨等新景区建成开放,车八岭旅游度假村、总甫温泉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东湖坪—满堂围—车八岭”旅游线路被评为“广东十佳自驾游线路”,沈所镇荣获全市唯一的“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五年累计接待游客270多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5.4亿元,比上个五年分别增长350%和290%。
——过去五年,是招商引资再掀热潮、产业集聚效应初显、发展后劲显著增强的五年
招商引资取得丰硕成果。厘清了全县产业主攻方向,组织开展了“一把手招商月”、“百日质量招商”活动,成功举办了“杨梅节”、“相约中国最美小城”等招商推介活动,招商态势、招商成效鼓舞人心2007年以来,全县引进工业项目48宗,旅游项目7宗,总部经济项目7宗,新引进了盛怡制笔、华洲木业、日本电产、凯轩金属等一批规模以上企业。2011年1-9月,全县新签工业合同20宗,总投资29.25亿元;实际引进资金6932万美元,其中实际利用外资1419万美元,同比增长15.3%。
园区建设取得突破进展。以高起点的规划,以超常规的力度,以大手笔的投入,全力推进园区开发建设。五年累计投入29.6亿元(含企业固定资产投入),拓展用地3500亩,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入园项目取得新突破,园区筹建项目11宗,在建项目20宗,新投产项目15宗。特色园区建设步伐加快,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万达合金车模生产基地三期工程建成投产,成为世界最大合金车模生产基地;韶关首个与国家行业协会共建的“中国(始兴)制笔研发制造基地”,从无到有,发展迅速,新引进相关产业项目12宗,年产值10.56亿元东莞石龙(始兴)产业转移园初步形成了以新型材料、机械电子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园区,并于2010年实现产值和创税“零”的突破,预计2011年达到10.8亿元和2500万元。
——过去五年,是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市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生态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
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提升。完成国道323线改造大修,韶赣高速公路(始兴段)建成通车,新客货运汽车站投入使用;赣韶铁路(始兴段)路基、桥梁工程基本完成,始兴火车站建设进展顺利;粤湘高速(始兴段)前期工作启动。始兴正逐步成为粤北重要的交通节点。
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按照“东进、南延、西联、北优、中调”及“一河两岸”城建规划,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城区面积由2006年的6平方公里扩大到9平方公里体育东路、丹凤路、韶赣高速出口迎宾大道等一批道路工程如期完成天元大桥、兴隆大桥建成通车,县城“两横四纵”路网初具规模。兴建了县行政办公大楼、法律援助服务中心等综合大楼,开发了天元帝景、亿城、丹枫苑等一批生活小区,行政区、生活区、商业区格局基本形成。全面完成城市防洪工程及花山供水复线、白石坪水厂重建,顺利实施西气东输、城乡电网改造,进一步完善县城主要路段排水排污管网建设,城市生活保障能力得到加强。更加重视市民生活质量,推进了丹凤山公园、九龄公园、市民生态文化休闲广场、文化交流中心等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实施了县城美化绿化亮化工程,深入开展了城市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创建省文明县城活动,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生态建设明显加强。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出版了全国首部县级《生态白皮书》。五年完成迹地更新29.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4.7%。将军栋保护区纳入县级自然保护区,南山保护区成为“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新成员,车八岭保护区荣升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全县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公益林面积分别达到31.3万亩、78.3万亩,分别比2006年增长49%、18%。林改工作深入推进,被省列为首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入选全国林改典型百县;狠抓林区秩序整治,五年累计查处各类涉林案件3254起,处罚各类违法人员3654人次。狠抓节能减排、节能降耗,单位GDP能耗目标对比2006年下降20%,主要污染物(COD)总量减排完成率、空气质量优良率五年均达到100%
——过去五年,是支农惠农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的五年
农业产业化发展稳步推进。编制了生态农业发展总体规划,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马市镇建成全省最大的烟叶育苗工场;罗坝镇成为粤北最大的蚕桑生产基地;城南镇被评为“广东省蔬菜专业镇”;太平镇杨梅种植面积新增3000亩,东魁杨梅获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澄江镇建立了1200多亩中草药材种植和苗圃科研基地;隘子镇清化粉成为我县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一镇一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大力实施龙头带动和品牌化战略,五年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县级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8家;认证有机食品3个、绿色食品13个、无公害农产品10个。2011年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20.1亿元,是2006年的1.3倍;农民人均纯收入7100元,是2006年的1.98倍。
强农惠农项目深入实施。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十一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顺利通过验收,尖背灌区改造、花山水库、尖背水库、17宗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17宗农村机电排灌工程技改项目全面完成,27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入使用。进一步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总甫大桥、澄江大桥建成通车,农村公路改造415公里,实现全县通行政村公路硬底化目标;新建乡镇客运站9个,行政村公交车通达率达92%。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文化体育设施,完成了10所乡镇卫生院新建或改扩建,新农合覆盖率达100%;完成了113个行政村的农家书屋建设,新建村文体活动中心70个。扎实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2010年落实帮扶资金3835万元,扶持发展农业项目85个,6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实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3万元以上,贫困人口脱贫率达59.4%。成立全市首家村镇银行,在全市率先实施林权抵押贷款,有效提高金融服务农村能力。大力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五年转移就业2.9万人次。
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完成新农村规划72个,村庄整治60个,创建省级卫生村17个、市级25个,打造了罗坝淋头新村等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深入实施乡村“清洁美”和万村绿工程,村容村貌得到改善。被定为全省首个“国家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试点县”。生态村镇创建取得丰硕成果,4个乡镇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3个乡镇通过省级验收;成功创建省级生态示范镇8个、示范村(园)7个,市级森林生态示范镇8个、生态示范村29个,生态村镇创建数量居全市首位。
——过去五年,是各项事业繁荣发展、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社会和谐稳定的五年
政府承诺为民办实事得到较好落实。五年来,共承诺办好20件实事(其中2009年、2010年未单列承诺)。2007年和2008年,始兴中学创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兴建天元大桥等12件实事已全面完成。2011年,政府承诺为民办好8件实事,目前,九龄公园改造、尖背灌区改造全面完工,困难家庭子女就学帮扶工程顺利实施,丹凤山公园改造、市民生态文化休闲广场建设、文化交流中心建设进展顺利。另外2件实事——兴建九龄中学、墨江南岸道路建设,因受征地拆迁的影响,项目进展较慢,下一阶段我们将加快项目推进,确保把实事办好办实。
科教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全面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危房改造,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目标;学前教育进一步发展,成为广东省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模式试点县;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2.3%,提前三年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教育创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马市镇、顿岗镇顺利通过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科技进步工作首次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考核,申请专利94项,授权88项。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五年新增就业人员1.1万人次,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400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成立县慈善会,加大慈善救助。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积极开展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工作,兴建安置房、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共580多套。
医防计生工作再上台阶。力推进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大疾病和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群众健康水平逐步提高。兴建了人民医院住院大楼,启动了中医院迁址重建;顺利完成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迈出坚实步伐,被列为“省级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示范点”人口计生综合改革示范县创建活动顺利推进,马市镇安水村被授予首批“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创“两无”水平进一步提升主要控制指标保持省计生一类县水平。
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大力推进岭南生态文化名县建设,广泛开展文化“三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满堂客家大围、沈所红围、大成殿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荣获“中国围楼文化之乡”荣誉称号。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正式认定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东湖坪被认定为“广东省古村落”。县档案馆晋升为省一级档案馆。新体育馆基本建成,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在省、市运动会上表现突出。实现了村村通电视、网络,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程在全市率先实施;荣获“中国政府信息服务创新奖”和“中国信息化突出贡献单位”。
和谐社会基础不断夯实。稳步推进质量强县,加强食品药品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成立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建立劳资纠纷预警等各项应急工作机制,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高。创新社会治安管理,在全市率先建立乡镇社会治安视频监控体系,顿岗镇派出所首创农村公安基础信息管理平台。组织开展创平安迎奥运、迎亚运专项整治行动,社会治安形势保持稳定。信访维稳工作有效加强,县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全部建成使用,开展大接访、带案下访、县镇村三级联访和“民声热线”上线直播等活动,较好解决了一批群众信访案件。
扎实做好双拥工作,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退役士兵培训力度加大,实现连续56年无责任退兵,第五次获得“全国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工、青、妇、老龄、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统计、审计、物价、粮食、供销、接待、民族宗教工作进一步加强,侨务、工商、气象、邮政、通讯等部门也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过去五年,是民主法制建设全面加强、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执政水平进一步提升的五年
民主法制日趋完善。自觉接受县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五年共办理人大建议(意见)109,政协提案(建议、来信)250件,办复率均达100%深入开展“五五”普法,荣获全国、全省“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城南新村和马市坜坪村成功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深化政务公开,开展了县长与市民代表现场对话、邀请市民参加城市规委会等政群沟通活动;加强网络问政,在政府网上创设“民声论坛”,开办“县长网上民情半月谈”等民生栏目,县政府班子集体上网听民声、汇民智、解民忧。
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升。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在中山大学举办“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培训班,与广州海珠区合作实行“双向互派”培训干部模式;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权力观,提高执行力”和“破除庸懒散陋习,提高勤实廉能力”等活动。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项目由135项减少到51项,减幅达62.2%。开展电子政务,稳步推进网上审批、电子监察、OA办公。加强行政执法监察,开展绩效考核和效能监察,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干部执行力明显提升。顺利完成乡镇领导班子和两届村(居)“两委”换届工作,稳步开展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简政强镇事权改革。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政准则》,加强建设工程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党风廉政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各位代表,五年的奋斗很不寻常,取得的成绩令人振奋。五年来,我县获得了中国最美小城、中国绿色名县、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县、中国杨梅之乡、广东南岭山地森林生态及生物多样性功能区生态发展试点县、韶关市农村综合改革示范县等一大批荣誉,始兴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高,广大群众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明显增强。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县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得益于全县上下的团结拼搏,得益于社会各界的热情帮助。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始兴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回顾五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
(一)务必绿色发展,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走生态发展路子,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下大力气发展生态产业,生态发展的理念得到了全县人民的大力支持,生态建设的成就得到了国家、省、市的高度肯定。实践证明,只有坚持绿色发展,才能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才能在未来发展中抢得先机,才能得到全县父老乡亲的认可和支持。
(二)务必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总量五年来,我们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产业带动、城市化带动战略,“主攻项目(招商项目、重点项目),突破两区(工业园区、县城规划区)”,有力推动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增强了县域综合实力。实践证明,必须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切实做大做强财税“蛋糕”,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始兴相对落后的状况,才能保持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旺盛活力,才能不断夯实为民谋福祉的物质基础。
(三)务必以民为本,让人民共建共享和谐社会五年来,我们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最根本的工作导向,坚持民有所呼,必有所应,民有所盼,必有所为切实维护人民利益,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实践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应成为社会财富的共享者,只有扎扎实实为人民办好事,实实在在为人民谋幸福,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推动始兴和谐发展。
(四)务必真抓实干,全力促进各项工作落实。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言必行,行必果”,注重抓作风转变、抓执行力提升,有效推进了各项工作的落实。实践证明,实干兴业,空谈误事。只有坚持真抓实干,才能形成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才能形成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氛围和气势,才能形成风正气顺、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偏小,经济基础仍然比较薄弱,综合竞争力有待提升;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生态资源保护压力加大;城市特色不够鲜明,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改善民生的任务仍然艰巨,群众生活中的一些切身利益问题还有待解决;影响社会和谐因素增多,社会管理的任务依然繁重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工作意见
 
今后五年,是始兴推进生态发展、实现富民强县的关键时期,也是始兴加快发展、赶超发展的重要机遇期。随着国家、省主体功能分区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县作为全省三个生态发展试点县之一,必将为我们实现绿色崛起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更加有利的条件。同时,经过历届政府的努力,我县生态资源优势凸显,交通条件极大改善,产业基础不断增强,投资环境明显优化,为实现绿色崛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家对土地、环保、资金等方面刚性约束增强,对我县加快经济发展将带来新的挑战;人民群众对提高收入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指数充满着新的期盼,这都为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站在新的起点,肩负新的使命,我们要抢抓机遇,奋发进取,全力推动始兴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的突破。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坚持生态发展、实现绿色崛起”为核心,以加速产业集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全省生态发展试点县建设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旅游旺县”四大战略,主攻项目,决战“两区”,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两大工程,全面加强我县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努力开创生态富民强县新局面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成功创建“广东省旅游强县”、“广东省教育强县”、“广东省文明县城”、“国家生态县”,努力实现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
为实现任期目标,必须突出抓好以下6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生态发展,奋力开创生态优良、环境宜人的绿色发展新局面
更加坚定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理念,以实施主体功能区划为引领,全面开展生态发展试点县建设,初步建成全省山区生态发展试点示范县率先在全省探索出一条生态富民强县之路。
全面推进生态林业建设。编制《始兴县林地利用规划(2010—2020年)》和《墨江河流域生态综合保护规划》,以规划引领全县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建立和完善以车八岭、南山自然保护区、刘张家山省级森林公园为核心的保护体系,新增将军栋、北山等市、县级自然保护区,提升生态功能等级,维护原生态系统。实行封山育林,管好生态公益林,放活商品林,发展林下经济,到2016年,生态公益林面积力争达到100万亩以上。大力培育碳汇林和生物质能源林,建设广东森林碳汇大县。制定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方案,充分利用乡土树种,打造四季常绿的特色景观带。完善县、镇、村三级联保联管的林政管理机制,严格执行限额采伐计划,严厉打击各类涉林违法犯罪,依法保护和科学利用林业资源。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用产业化方式提升农业,用品牌化战略经营农业,打造全省绿色食品生产示范区。优化现代农业产业布局,着力打造“优质作物轮作区、特色水果种植区、生态林业发展区、生态循环养殖区”和“农产品加工物流中心”等“四区一中心”。加快推进烟、桑、菜、果、中草药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大力支持镇、村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加快生态农业品牌建设,推广良种良法和农业先进技术,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大力扶持金友米业、美青农业、金兴茧、洪源果业等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引进农产品物流配送及生产加工型企业。到2016年,培育发展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以上、市级10家以上。
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业。以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指引,着力开发森林生态科普游、客家文化体验游、温泉养生游和休闲自驾游,构建起以休闲旅游业为特色的区域经济体系,努力把始兴建设成为珠三角地区知名的“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实施旅游项目带动战略,争取司前中大健康养生谷、茂坪旅游度假村、马市极速赛车等签约项目早日落地;大力推进喜来登温泉酒店、车八岭旅游度假村、总甫温泉旅游度假村等重点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打造一批特色旅游度假村、特色旅游酒店,提高始兴旅游竞争力。积极举办各类大型旅游宣传活动,加大旅游营销力度。加快发展商贸、饮食、娱乐等旅游配套业,鼓励发展农家乐等乡村旅游,支持旅游商品、地方特产的生产销售,大力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和质量。
切实加强环境保护。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规划,加快县环境监控中心建设,加强环境监管,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全面完成产业园区、乡镇污水处理设施、五里山无害化生活垃圾处理厂建设,到2016年,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以上。加强境内六大河流的湿地保护、水源涵养和水土流失治理,建立高质量的水生态环境体系。
二、突出招商选资,奋力开创产业集聚、质量提升的新型工业发展新局面
把工业强县作为近段时期的重要发展战略,抓住“突出特色,形成集聚”两个关键,坚持“产业招商,质量招商,绿色招商”不动摇,决战产业园区,努力提升“双转移”质量。
加大招商选资力度。紧紧围绕“文具制笔、电子机械、新型材料、现代农林产品加工”四大主导产业,开展产业招商,提高产业集聚度;按照“少用地、精用工、低能耗、多税收”的要求,以产业类型、投资强度、产出密度等指标为依据,建立项目筛选评审机制,严格项目准入门槛,提升项目质量和层次。建立招商引资收益共享机制,调动社会各界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以商招商、筑巢招商、行业协会共建招商,支持组团式、产业链整体转移,力争在加速产业集聚上实现更大突破。
提升园区建设水平。按照“新生态、新产业、新生活”的发展理念,完善园区供电、供水、路网等基础配套设施,加快园区征地攻坚步伐,完成S343线县城至产业转移园公路改造工程大力推进园区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广清洁生产,探索发展园区循环经济;同步规划发展物流中心、人才公寓、商务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创意及生活配套等,实现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相融合,逐步形成功能清晰、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现代产业新城。制定加快中国(始兴)制笔研发制造基地建设的意见,在项目招商、企业技改、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全力打造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制笔研发制造基地。落实项目挂点负责制和项目倒逼问责制,设立“最佳招商服务奖、最佳招工服务奖、最快项目动工奖、最快项目投产奖”,形成政策激励机制,下更大的决心、用更大的力度,力促项目加快建设,早见成效。
积极推动全民创业。建立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实施外出乡贤回乡创业工程,鼓励外出乡贤回乡创业或引荐创业,共同建设家乡。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提升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硬件设施和培训服务水平,推广“以工定培”的订单式培训体系;鼓励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到2016年,全县培训农村劳动力7500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25000人次。
三、突出城乡发展,奋力开创功能完善、宜居宜业的城镇发展新局面
科学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完善基础设施,打造生态宜居城镇和环境优美乡村,提升人居生活环境质量。
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十亿”水利工程,加快发展民生水利。启动兴建罗坝水库,推进沈所河、罗坝河、澄江河、清化河等8宗农村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兴建8座小(一)(二)型水库。切实加强“三防”工作,到2015年,县城防洪标准基本达到50年一遇,中心镇基本达到20年一遇。大力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积极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完成凉口、花山等中小型灌区配套改造,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确保到2016年基本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饮水问题。完善城镇供水管网及圩镇供水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山口三级水厂,大力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提高城乡饮水安全保障能力。
加强交通能源建设。积极配合赣韶铁路、粤湘高速公路等工程建设,初步建成以“两高一铁”为主骨架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到2016年,全县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80公里,铁路通车里程达到36公里。加快推进铁路和高速公路出口连接线、沈江公路、隘子满堂公路、S244线陆源至马市段等公路建设;继续加大村道硬底化改造和养护力度,全面完成农村客运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加快发展新能源,大力推进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抓好天然气压缩站及城市天然气管网建设。继续实施城乡电网改造工程,完成110kV和平绿色输变电站建设,增强供电保障能力。
加快推进城市建设。坚持“东进、南延、西联、北优、中调”及“一河两岸”的城建发展战略,加快墨江南岸开发和产业新城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到2016年县城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加快火车站站前道路、府前路等“两横四纵”路网建设,规划建设货运站场和货运配送中心、小商品物流中心,提升城市交通运输功能。加快推进丝绸文化产业创意园、盛世家园、新影剧院等“三旧”改造项目,增强城市辐射能力;加快金润国际大酒店、雅乐轩酒店、东方大酒店等星级酒店建设,提升城市接待能力;完成墨江农贸市场、市民生态文化休闲广场、全民健身广场、文化交流中心建设,提高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生态未来展示中心,大力实施绿城计划,扎实开展“五个一”绿色工程(一河两岸绿色景观带工程;高速公路、铁路、国道、省道生态景观林带工程;永安大道、迎宾大道、沿江生态长廊等绿色景观路工程;丹凤山绿色景观园工程;绿色小区、单位、学校工程)。进一步强化城区环境卫生和交通秩序管理,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深入开展省文明县城创建活动,力争到2013年创建成为广东省文明县城。
加强新农村建设。全面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示范县建设,明确各乡镇主体功能,完善镇村财政保障体制,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积极培育新型农民。加强新农村规划建设,加大对空心村和旧村改造力度,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乡村“清洁美”工程,努力构筑宜居生态新家园。集中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到2016年,建成省级名镇1个以上、名村和示范村35个以上。深入开展生态村镇创建活动,力争到2012年、2016年分别创建成为广东省生态县、国家生态县。
四、突出开源聚财,奋力开创生财有道、用财有方的财政金融发展新局面
财凭政聚,政以财存。要切实抓好财税金融工作,努力提升财政保障能力。
大力培植财源。树立“抓项目培财源”的理念,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认真把握上级政策,精心包装项目,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加大政府资金对优质项目的投入,多方位、多渠道增加财政收入来源。加强国有资本和国有资源的培育和监管,创新资产经营模式,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提高项目信贷投放能力。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的杠杆作用,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支柱产业,逐步形成税源稳定、增长迅速的财源支柱。
强化管税理财。严格依法治税,进一步落实协税护税责任,建立涉税信息互通共享机制,确保应收尽收。加大税务稽查力度,规范行政性收费、政府基金和罚没收入征管。强化“为民理财,惠民利民”理念,改革现行的公共财政结构,加大民生改善和社会发展投入,集中有限的财力办大事实事,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推动金融发展。努力构筑政银企合作平台,积极引导金融资本投向新兴现代产业,扶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落实扶持“三农”小额贷款机制,推动金融行业与地方经济共发展共繁荣。
五、突出社会建设,奋力开创民生改善、社会稳定的和谐发展新局面
大力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巩固提升扶贫开发水平。坚持产业扶贫、智力扶贫与整村推进相结合的扶贫开发模式,建立健全扶贫工作的长效机制。到2012年,被帮扶贫困村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协会,实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100%脱贫。
大力推进科技、教育、体育工作。切实抓好教育创强工作,到2012年创建成为广东省教育强县,到2015年普及15年基础教育。加大学前教育支持力度,100%的乡镇设置规范的公办中心幼儿园,全县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达91%以上。调整优化中小学布局,加快九龄中学建设,完成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巩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成果,风度中学创建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积极实施强师工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抓好科普知识宣传及科技项目申报工作。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新体育中心建设,完善县镇体育基础设施,不断丰富群众的休闲文化生活。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健全低收入群众临时价格补贴与价格上涨联动机制,稳步提高保障标准和救助水平。切实加强社会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全力提升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工作水平,维护弱势群体合法利益。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政策,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深入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和商品房体系,有效解决低收入群众住房难问题。
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深入开展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岭南生态文化名县建设。大力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施生态文化建设工程,积极培育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理念。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县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全面完成县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建设。实施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工程,打造围楼文化、红色文化、客家名人文化及客家民俗风情文化。加大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和发展制笔、丝绸、动漫等文化产业。
切实加强医防计生工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成中医院重建、人民医院医技大楼建设。加强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控,重视初保、妇保,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积极推进人口计生综合改革,加强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城乡人口计生工作水平;继续稳定适度的低生育水平,深化人口文化建设,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积极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建立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加快新型城镇社区建设,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到2016年,全县10%以上的行政村实现社区化建设和管理,20%以上的行政村建有公共服务站;建立公共安全体系,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大力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构建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完善安全生产监管机制,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健全应急管理体制,及时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建立网上舆论引导机制和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加强虚拟社会管理,畅通民意表达渠道,积极排查调处化解矛盾纠纷。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和地质灾害治理,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严格耕地保护,严厉打击非法采矿行为。深入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大力推进质量强县建设。
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优抚安置工作,促进我县双拥工作上新台阶。进一步做好统计、气象、档案、民族宗教、老龄和残疾人工作,加强审计、妇女、粮食、侨务、工商等工作,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六、突出职能转变,奋力开创廉洁高效、勤政为民的政府建设新局面
坚持“为民、务实、廉洁、高效”的施政理念,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建设成为思想解放、廉洁高效、为民谋福祉的政府。
在政府职能转变上下更大功夫。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进富县强镇事权改革,加快推动乡镇、村(居)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建设服务型政府。深入实施“六五”普法,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坚持依法办事,建设法治型政府。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下更大力气统筹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建设惠民为民型政府。
在工作效能提升上下更大功夫。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电子政务,提高工作效能。加强行政效能监察、督查督办和工作绩效考核,提高干部勤实廉能力。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确保政府承诺过的事情、定下来的工作坚决落实到位,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在科学民主决策上下更大功夫。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健全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机制,着力提高办理实效和满意率。落实领导挂点联系企业、乡镇制度,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民意;积极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大力推动网络问政,畅通新闻发言人等公开渠道,有序扩大公民参与政府决策,打造“阳光政府”。
在廉洁从政建设上下更大功夫。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化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强化对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土地出让、人员招录等重要领域和重点环节的检查监督。深入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和纠风治乱工作,营造风清气正、政令畅通的新风气。
各位代表,百舸争流,破浪者领航;千帆共进,奋勇者当先。我们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把人民的期望当作前进的动力,把崇高的使命化为积极的行动,谋发展之策,鼓实干之劲,聚和谐之力,为开创生态富民强县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附件下载: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智能互动 手机版
微信
始兴发布
图片2 图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