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始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始兴县气象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始府办〔2013〕39

始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始兴县气象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
《关于加快始兴县气象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业经十四届县政府第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始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4月16日
   

 
关于加快始兴县气象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与我省合作备忘录的实施意见》(粤府办〔2012〕76号)、《韶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我市气象现代化工作的实施意见》(韶府办〔2012〕201号)文件和县第十四届人大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我县气象现代化建设步伐,力争到2015年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生态发展富民强县核心任务,按照“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的标准,进一步提高气象预测预报能力、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能力,突出气象为“三农”服务能力建设,构建结构完善、布局合理、功能先进、特色鲜明的气象现代化体系,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广东山区特色的气象现代化道路。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推进部门合作、社会参与。
加大公共财政对气象事业发展的保障力度,加强资源共享,统筹集约发展,形成社会各方面协同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合力。
2.坚持需求引领、以人为本、民生优先。
把建设“幸福美丽始兴”的理念融入到气象服务,融入到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坚持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气象服务需求作为气象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需求牵引公共气象服务、以公共气象服务引领气象现代化发展,大力发展惠民气象。
3.坚持项目带动,推进协调发展。
坚持固本强基与开拓创新结合、全面发展与重点推进并重、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兼顾,通过气象现代化建设的重点项目实施带动气象现代化建设。
4.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
着力破解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增强气象事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先导,努力建设一支满足气象现代化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坚持引进、吸收、学习、创新相结合,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对气象现代化的支撑保障作用。
(三)总体目标。
按照“广东省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考核评价体系”(以下简称“考核评价体系”)的要求,力争到2015年,我县基本建成结构完善、布局合理、功能先进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气象预报预测系统、公共气象服务系统、气象科技创新体系、气象人才体系。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和气象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气象服务公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基本满足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气象防灾减灾需求,气象事业总体发展水平达到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的水平。
二、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
按照考核评价体系要求,结合始兴实际,我县气象现代化建设主要任务及重点工作包括提高气象造福社会能力、提高预测预报预警能力、实施“一基地、两中心”重点工程、加强国民气象意识等工作。
(一)以需求为牵引,气象服务经济社会能力不断增强。
一要提高公共气象服务水平,努力缩小城乡公共气象服务差距。加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强化面向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的气象服务。完善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长效机制。建立城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机制,完善应急预案,加强部门联动联防。建设气象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围绕出行、出游等多样化需求,提供精细化、个性化、人性化气象服务。进一步提高气象预测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关键性、转折性、灾害性天气预测预报能力,力争强对流天气预报准确率≥80%,暴雨预报准确率达到发达地区水平,低温灾害天气预报准确率≥76%。
二要进一步拓展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和手段,提高气象防灾减灾服务能力。做好各类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特别是突发灾害性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加强极端气候事件以及旱涝、冷暖等气候趋势预测。建立完善多灾种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和各部门应急联动机制。构建覆盖城乡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应对措施。加强应急演练和知识普及,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避险、自救、互助能力。
三要大力发展专业气象服务。加强农业、林业、交通、水务、环境、卫生、电力、旅游、教育和建设等重点领域高影响天气专业服务监测预警。加强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重大工程项目雷击风险评估、气候可行性论证等气象科技服务。
(二)创新体制,建立健全地方气象服务机构。
坚持先行先试,着力破解制约防灾减灾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健全与气象现代化体系相适应的地方气象服务机构,发挥气象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防灾减灾、服务民生、造福社会方面的重要作用。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粤府〔2011〕130号)等文件要求,整合应急管理资源,建立“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和“县生态气象服务中心”,构建综合协调、统一发布、动作高效、覆盖全县的预警信息发布管理体系。
(三)民生优先,提高气象预测预报预警能力。
一要完善气象综合观测网络,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和气象社会管理。优化气象观测站网布局,升级改造现有的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提升气象灾害监测能力。补充建设土壤水分观测站,增强对农业气象及生态气象监测。构建生态气象业务服务平台,做好生态气象监测评价服务。依法加强防雷安全监管,开发建立雷电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提高雷电灾害防御能力。气象行政许可及服务事项纳入县行政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
二要加强综合观测资料的融合分析和应用,完善中尺度天气分析业务,开发本地化灾害性天气预警指标和概率预报产品,建立强对流天气分析和临近预警业务平台,实现短时临近预报无缝隙、精细化,推进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服务一体化建设。
三要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普及。将防灾减灾知识和技术普及纳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建立健全气象科普工作机制,深入开展气象科普宣传教育。定期开展气象科普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广大群众气象防灾减灾安全意识和气候资源意识,不断增强广大群众防灾减灾的自救互救能力。
(四)项目引领,扎实推进气象重点工程建设。
实施“一基地、两中心”工程,加快完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全面提升我县气象预测预报预警和服务能力。
一是建设丹凤山综合气象探测基地。将丹凤山气象综合探测基地打造成高标准、现代化、科普性的气象公园,提高气象探测资料准确性和代表性,加强土壤水分观测、农业生态气象观测等特色项目,实现我县生态环境监测指标具体化,增强气象灾害监测能力,对推进南岭生态发展试点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践行“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的具体表现。
二是建设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在丹凤山气象公园建成面积为3000平方米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预警信息发布和传播能力。以拓宽预警信息发布手段为核心,建设“世界先进、中国特色、广东风格”的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实现突发事件预警信息进社区、进企业、进村入户。力争到2015年,全县预警信息发布覆盖率达到95%以上,准确率力争达到90%以上。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预警信息提前15-30分钟发出。
    三是建设县生态气象服务中心(加挂始兴县防雷减灾管理办公室和始兴县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牌子)。加强乡镇农村气象服务站管理,开展“两个体系”示范建设,打造“百县千乡”气象服务示范区,开展“直通式”重点服务试点。开展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和气象灾害应急认证,加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强化面向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的气象服务。依托“平安山区”气象保障工程项目,在山洪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域加强自动气象站网建设,开发山区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系统,制定实施《始兴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推进气象灾害规划和应急准备认证工作;开展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完善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长效机制。推广农业气象适用技术,增强农业气象服务针对性和实用性。加强防雷减灾管理工作,推进实现防雷减灾规范化管理。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充分发挥人工影响天气在增雨、防雹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的能力。
(五)发挥优势,提升气象科学管理水平。
一要支持和服务重大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气象部门自身的专业优势,编制气象灾害风险防御图,加强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城乡规划等实施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气候可行性论证。
二要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和应对气候变化各项工作。加强气候资源监测和评估,推进风能、太阳能、农业气候资源、高温热能等资源的应用;积极促进低碳发展,加强气候变化对粮食、水资源、能源、生态系统安全的影响评估。
三、时间进度
我县气象现代化建设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全面实施阶段(2013年3月—2013年12月)
本阶段的重点工作是:
1.建立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协调机制、气象事业发展财政预算和投入保障机制,把气象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2.建立健全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和县生态气象服务中心,完善人员编制。
3.完成丹凤山气象综合探测基地土地征用、划拨手续,实施“三通一平”,完成探测环境评估,完成整体规划设计。
(二)深化完善阶段(2014年1月—2015年6月)
本阶段的重点工作是:
1.建设丹凤山综合气象探测基地。
2.建设始兴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业务楼。
3.组织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和业务试运行。
4.气象“软实力”建设和完善地方气象事业发展保障机制建设。
(三)总结评估阶段(2015年7月—2015年12月)
本阶段的重点工作是:
1.开展重点工程建设项目验收。
2.开展气象现代化各项指标评估和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考评。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切实加强对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协调机制,把气象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分工,统筹落实各项任务,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组织开展督查、考评和表彰。县编办、发改、财政、人社、国土、住建、农业、水务、科技、广电、应急、电信、移动等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全力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县气象局定期向县政府报告工作落实情况。
(二)加强统筹集约,完善投入机制。
各乡镇、各部门要将气象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健全稳定增长的气象事业发展财政预算和保障机制,确保公共财政对气象业务的运行,并把气象部门所需地方性津补贴、职工医疗、住房、养老等社会保障基本支出按规定纳入地方同级部门预算。
(三)建立健全科技人才支撑机制。
县财政、科技和人才管理部门要在气象科技研发、立项、资金、人才等方面积极支持气象工作。县气象部门要加强气象科技交流与合作,加大气象人才培养力度,统筹气象业务、服务、科研、管理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适应气象现代化需求、规模适度、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气象人才队伍。
 
附件:始兴县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责任分解表
       
附件
 
始兴县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责任分解表
 
 重点工作
责任单位
参与单位
完成时间
1.改革创新始兴气象事业发展体制机制
(1)成立始兴县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县政府办
各相关单位
2013年4月底前
(2)把气象现代化指标体系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县纪委
县委办、县政府办、县纪委及相关部门
2013年12月底前
(3)健全稳定增长的气象事业发展地方财政预算和投入保障机制
县财政局
县气象局
2013年12月底前
(4)成立“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
县编办
县应急办、县气象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
2013年6月底前
2.实施“平安山区”气象保障工程
(5)建设始兴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业务大楼
县气象局
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国土资源局、县住建局、县教育局、县科技局、太平镇
2015年12月底前
(6)完善气象灾害监测和预报预警系统建设
县气象局
县财政局
2014年12月底前
(7)完善山洪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县国土局、县水务局
县财政局、县气象局、各乡镇
2015年12月底前
(8)完善预警信息发布系统
县气象局
县财政局、县应急办、县科教局、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县卫生局、中国电信始兴分公司、中国移动公司始兴分公司、中国联通公司始兴分公司
2015年12月底前
(9)建设气象科普教育基地
县气象局
县财政局、县应急办、各乡镇
2015年12月底前
3.建设丹凤山综合气象探测基地
(10)开展负离子浓度、气温、降水、风、PM1.0或PM2.5等项目观测
县气象局
县财政局、县国土局、县水务局、县应急办
2014年12月底前
4.健全农村气象服务体系
(11)深化建设乡镇气象服务站试点,成立“县生态气象服务中心”
县编办
各乡镇、县气象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应急办
2013年12月底前
(12)开展气象灾害规划和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
各乡镇政府
县气象局、县应急办、县财政局、县农业局
2014年12月底前
(13)开展农村应急信息广播系统工程和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建设
县气象局
各乡镇、县应急办、县财政局、县科教局、县广电台
2014年12月底前
  
附件下载: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智能互动 手机版
微信
始兴发布
图片2 图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