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于印发始兴县2012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始府办函〔2012〕16号

于印发始兴县2012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
《始兴县2012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业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请各乡镇结合实际,制定好本乡镇2012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并于2012年3月31日前报县国土资源局备案。(联系人:陈展辉;联系电话(传真):3330596)。
  
                             二○一二年三月七日
 
                      
 
始兴县2012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加强我县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减轻或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广东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以及《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县地质灾害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地质灾害的概念和方案编制原则
(一)本方案所称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产生的灾害。
(二)本方案所称的地质灾害点、隐患点,是指已出现和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我县现有地质灾害点、隐患点是由广东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和韶关市地质环境监测中心分别于2003年和2009年调查确定的。
  (三)本方案编制的基本原则:加强领导,统一管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部署,合理安排;实事求是,突出重点;分级负责,着重落实。
  二、我县地质灾害概况和主要形成因素
(一)地质灾害概况:根据2009年我县编制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我县地质灾害的种类主要有滑坡、崩塌、地下岩溶塌陷、泥石流4种。据统计,全县初步查明地质灾害点、隐患点共79处,其中潜在性滑坡9处,占11.3%;崩塌61处,占77.2%;泥石流4处,占5.06%;地下塌陷5处,占6.3%。
(二)2011年度地质灾害发生情况:2011年度,全县没有发生较大规模的地质灾害,只有公路沿线多处公路边坡发生了滑坡和崩塌,由于规模都较小,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交通安全和市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
(三)我县地质灾害的成因:近年来,由于公路的修建、扩建,水电站建设,农村村民和城镇居民削坡建房,采矿和其它工程建设等生产活动中没有注重环境的保护,导致原来地形地貌的改变,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形成大量的高陡边坡、危岩、危石,导致山体失去平衡,不断形成新的地质灾害隐患,遇到雨季时,极易形成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从而可见,我县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主要以人为因素引发为主,自然因素引发较少。因此,我县地质灾害的防治,必须从控制人为造成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着手,严格执行工程建设要进行地质灾害影响性评价的准入条件,对农村村民和城镇居民建房,各国土资源所在用地审批时,应把是否会造成地质灾害隐患作为首要审批条件。
  三、2012年全县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根据我县的地质环境条件、各类工程和老矿山开采活动,结合汛期天气影响趋势,预测今年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率较高。
  其中边坡类地质灾害多发时段主要集中在4月至10月的汛期,当降水达到一定强度时(日降雨量50mm以上),极易诱发风化残坡积岩(土)体滑坡和公路边坡及采石场崩塌为主要的地质灾害;强热带风暴、台风带来的强降雨,极易引发滑坡;地面沉降与岩溶塌陷等灾害的重点防范期主要在旱季区域地下水位下降期,即10月至次年3月。
  四、2012年全县重点防治区和隐患点
  (一)重点防治。
  根据我县地质环境特征、地质灾害现状、危害程度和预测潜在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其危险性,对人口集中居住区、交通干线、江河两岸、山塘水库、电站和人为工程活动强烈的采矿、探矿作业等区域进行重点防治的原则,经综合研究分析,全县共划分3个大区7个亚区(见附件1)。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辖区内地质灾害特点,认真做好突发性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的各项防灾减灾工作,作好雨季巡查监测、避让疏散、灾情速报等必要的应急措施。
  (二)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点。
  根据我县历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验,在今年汛前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初步确定今年地质灾害主要隐患点、危险点(见附件2)。各乡镇要认真开展汛前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排查地质灾害隐患,对有可能发生崩塌、滑坡等突发性灾害隐患点,必须制定防灾、避险方案和应急预案;对新发现的隐患点和危险点,要作为今年重点防治对象,做好监测预报和防治工作。
  五、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对策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大事,关系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各乡镇人民政府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局;本着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不懈地抓好、管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在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部署、指导下,密切配合,明确职责,齐心协力抓好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县国土资源部门县政府领导下,负责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县气象部门负责做好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县水务部门负责抓好河道、水库、电站等周边地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县交运部门负责重点抓好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县住建部门负责抓好建设工程领域诱发地质灾害防治的管理工作;县教育部门负责抓好学校周边的地质灾害巡查预防工作;县卫生部门负责抓好医院、卫生站周边的地质灾害巡查预防工作;县旅游部门负责抓好旅游景点周边的地质灾害巡查预防工作,务必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健全群测群防网络。
  (二)加强地质灾害调查和监测,建立群测群防网络。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突出“以人为本”,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各乡镇、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在县人民政府组织、指导下认真开展汛前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摸清本地区、本行业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点的分布情况和危害程度,及时设置监测点,把地质灾害明白卡发至地质灾害防灾责任部门或单位、负责人和受灾害威胁的群众手中,建立群测群防网络,落实防灾责任制,务必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并做好日常监测、防灾、避险等各项工作。各乡镇国土资源管理所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制定本地区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经所在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并报县国土资源局备案。
  (三)建立健全应急反应系统,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做好处置应急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发生灾情或险情时,各相关部门领导要及时赶赴现场,开展应急抢险救灾工作。
  (四)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勘查、治理和移民工作。
  国土主管部门要及时组织有专业资质单位对稳定性差、危害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勘查设计与治理,消除隐患。对危险性、危害性中至小的灾害隐患点,属地政府要统一组织实施,进行地质灾害评估工作,做出防灾避险措施,在汛前作必要的简易阻排水工程和削坡减载、反压坡脚等工程,降低隐患点的危险程度,缓解灾害点的危害性,各矿业权部门搭建厂房必须选择安全地带,严禁在山沟、山坑、山窝易发生地质灾害地段建立各项工程设施,选好避让的安全地点,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县政府和属地政府共同负责治理;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按“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位承担治理责任。另外,对于有必要进行避让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有计划地开展移民搬迁。
  (五)做好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
  气象部门要做好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做出近期强降雨量预报,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主动性、针对性更强、保障安全更有效。要积极总结经验,努力提高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的及时准确性。
  (六)切实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险情巡查工作。                    
  汛期县国土资源局、县水务局、县交运局、县教育局、县卫生局、县旅游局等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要有针对性地到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及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巡查,及时排查隐患,指导各地开展防灾工作,督促各地落实防灾措施。
  (七)坚持汛期值班、灾情速报制度。
  在汛期各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及其成员要坚持值班制度,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公布值班电话号码,大雨及以上天气应设专人24小时值班。得到灾情信息,有关人员要按应急预案要求,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按各自职责组织防灾救灾、灾情评估等应急工作,同时按灾情速报制度要求及时向有关单位上报灾情。
  (八)组织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加强抢险救灾。
  发生地质灾害(险)情时,属地乡、镇、村及国土资源部门必须立即组织应急调查,必要时启动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组织各有关部门实施各项抢险救灾措施。
  (九)进一步推进工程建设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建设工程和其他有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建设工程,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各部门要落实建设项目用地审批和竣工验收时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监管,为建设项目的施工和运行安全提供保障。对建在山体边坡的建筑设施必须按规定做好地质灾害危险评估或地质灾害评价工作,从源头上做好地质灾害防范措施。
  (十)进一步加强我县大型矿山地面沉降防治工作。
  要充分认识地面沉降危害的长期性、严重性,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我县老矿山地区地面沉降防治工作,依法监管地下采矿,造成地面沉降的监控工作。地质环境监测,矿山企业部门要加强对地面沉降的监测,定期报告地面沉降和地压影响情况。
  (十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防灾意识。
  国土资源部门要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年度宣传计划,组织学习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培训,并充分利用报刊、电台、、网络、电视台等媒体,积极宣传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报道地质灾害防治要点,公布地质灾害灾情举报电话,为群众关注和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创造条件,提高广大群众防灾意识和热情,为全民防灾、抗灾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十二)推进矿山企业采石场整治复绿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一是严格执行矿产资源管理执法监督机制,加强矿山生产和经营监督管理;二是严格监督禁采区采石场履行整治复绿义务,加强跟踪管理,确保整治复绿质量和进度;三是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矿山企业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并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排查,对具有重大灾害隐患的采石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评估工作,做出防治措施。
(十三)地质灾害防治经费要纳入县级财政年度预算。
 
附件:1.始兴县地质灾害易发区与防治分区说明表
2.始兴县2012年地质灾害主要危险点及防治责任人一览表
3.始兴县2012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4.始兴县2012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系统
  

附件1:
始兴县地质灾害易发区与防治分区说明表
易发分区
高 易 发 区 和 重 点 防 治 区 (A)
中易发区和次重点防治区(B)
低易发区和一般防治区(C)
合计
分区代号
A1
A2
A3
A4
小计
B1
B2
小计
C1
C2
C3
小计
主要地质灾害类型
崩塌、滑坡、泥石流
崩塌、
滑坡
崩塌、
泥石流
崩塌、
地面塌陷
 
崩塌、滑坡
崩塌
 
崩塌、滑坡
 
 
 
 
分布位置
深渡水、
罗坝
太平、马市
澄江
太平、城南、顿岗
 
司前、
隘子
澄江、
罗坝
 
深渡水、
马市
司前、罗坝
隘子
 
 
面积(km2
213.4
98.5
31.7
45.4
389
367.4
186.6
554
934.9
172.9
105.5
1213.3
2156.3
地貌类型
低山、丘陵
低山
低山、
丘陵
丘陵、平原
 
低山、丘陵
低山、
丘陵
 
低山、丘陵、平原
低山
低山
 
 
主要特征
坡度陡,岩石风化强烈,花岗岩、板岩为主
坡度陡,岩石风化强烈、残坡积层厚。花岗岩为主
坡度陡,岩石风化强烈。花岗岩为主
河谷平原,第四系沉积物较厚,下覆岩层主要有石灰岩、砂页岩
 
坡度陡,岩石风化强烈、残坡积层厚。花岗岩、砂岩为主
坡度陡,岩石风化强烈、残坡积层厚。花岗岩主
 
地貌多样,岩石风化强烈,北部多见花岗岩,南部及中部多见砂砾岩
岩石风化较强烈,多见花岗岩、砂砾岩
海拔高,人类活动较少,以花岗岩为主
 
 
诱发因素
暴雨、人类工程活动
暴雨、人类工程活动
暴雨、人类工程活动
暴雨、人类工程活动
 
暴雨、人类工程活动
暴雨、人类工程活动
 
暴雨、人类工程活动
暴雨、人类工程活动
暴雨、
 
 
面积(km2
213.4
98.5
31.7
45.4
389
367.4
186.6
554
934.9
172.9
105.5
1213.3
2156.3
地貌类型
低山、丘陵
低山
低山、丘陵
丘陵、平原
 
低山、丘陵
低山、丘陵
 
低山、丘陵、平原
低山
低山
 
 

附件2:
始兴县2012年地质灾害主要危险点及防治责任人一览表
 

 

危险点
范围
灾种
防治对策
防灾
责任人
 
始兴县罗坝镇
和平村车斗背
 
崩塌滑坡
整村搬迁已完成,着重拆除老村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改造成农用地
罗坝镇镇长
 
 
成立防治领导小组,制定应急方案,落实责任人,组织群测群防,暴雨间加强巡查、检测,并尽快组织治理或搬迁
 
始兴县隘子圩镇
 
隘子镇镇长
 
始兴澄江镇师姑山
矿区
矿渣泥
石流
设立专门监测机构和应急指挥中心,单独编制矿山防灾预案,并开展治理工作
澄江镇镇长
 
始兴梅子窝钨矿
梅子窝钨矿责任人
 
石人嶂钨矿(莲花山北坡开裂山体)
北坡开裂
石人嶂钨矿责任人
 
水利
设施
全县中、小水电站及山塘水库、电站沟渠的引水工程
坝基及库区边岸的崩塌、滑坡
设立专门机构对坝基及库区边岸的稳定性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险情
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人和水利设施负责人
 
县乡公路
S343线、S346线、X345线
崩塌滑坡
设立警示标志及时清理险情
公路管理部门
 
 
 
附件3:
始兴县2012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 周顺明(副县长)
副组长:钟祥荣(县府办副主任)
        钟永江(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成 员:黄月文(县发展和改革局)
肖 欣(县民政局)
        汤爱亮(县财政局)
        聂金明(县住建局)
王迁亮(县交运局)
        刘传应(县水务局)
        张智光(县卫生局)
刘照猜(县安全生产监管局)
        姚金林(始兴公路局)
        朱深俊(县气象局)
        卢海燕(县国土资源局)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工作。办公室设在县国土资源局,办公室主任由卢海燕同志兼任。
 
 
 
附件4:
始兴县2012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系统
 
一、指挥部联系电话:3334227;传真:3334227,3330596
二、应急指挥部成员名单:
指 挥 长:周顺明(副县长) 联系电话:3311619
副指挥长:钟祥荣(县府办副主任) 联系电话:3167801
副指挥长:钟永江(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联系电话:3311633
成员由卢海燕、梁庆发、华建明、刘建华、肖建强、龚忠友、钟华、钟良文、邹海华、陈展辉、张海锋、陈强、何庆明、范雪军组成。
三、应急分队:
(一)南片应急分队:城南镇、沈所镇、顿岗镇、司前镇、隘子镇、深渡水乡
负责人:梁庆发(县国土资源执法大队长) 联系电话:3313633、3334227
成由肖建强、钟良文、邹海华、张海锋、钟祥华、范雪军、聂福远、刘龙文、陈朝方、黄卫兵、张广军组成。
(二)北片应急分队:太平镇、马市镇、澄江镇、罗坝镇
负责人:卢海燕(县国土资源局纪检组长) 联系电话:3330596、3334227
成员由华建明、刘建华、龚忠友、钟 华、陈展辉、陈强、何庆明、钟祥文、曾晓锋、罗海平、何树林 组成。    
附件下载: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智能互动 手机版
微信
始兴发布
图片2 图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