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始府办函〔2012〕70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
  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和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需要。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52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粤府〔2007〕71号)精神,进一步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落实和完善应急预案为基础,以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科学应对,充分依靠人民群众和法制、科技,把应急管理水平作为检验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标准,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维护社会稳定,为建设幸福和谐始兴提供保障。
(二)工作目标: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建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构建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完善应急管理的政策法规,建立突发公共事件预警预报信息系统和专业化、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管理保障体系,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二、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规划和“一案三制”建设
  以“一案三制”为工作重点,不断完善各类应急预案,着力进行应急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
  (一)编制、实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
  根据市政府即将出台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结合我县实际,抓紧研究编制全县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并加以实施。
  (二)深化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编制修订本地区、本行业和领域的各类预案,明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措施和处置程序。力争到2013年底,全县建立覆盖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的预案体系,并做好各级、各类相关预案的衔接工作。要加强对预案的动态管理,不断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经常性地开展预案演练,特别是涉及多个乡镇和单位的预案,要通过开展联合演练等方式,促进各单位的协调配合和职责落实。
  (三)加强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
加大对基层,特别是社区、农村、企业、学校、医院等重点部位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扶持力度,实现应急有预案,救援有队伍,联动有机制,善后有措施的应急管理格局。按照建立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机制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监测体系,完善公安、国土、三防、气象、环保、卫生、安监等监测预警网络,提高监测预警准确性。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完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实现预警信息发布全覆盖。完善应急联动机制,做好纵向和横向的协同配合,形成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组织体系,提高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三、进一步加强“一网五库”建设
  “一网五库”建设是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基础,是衡量应急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要把“一网五库”建设作为应急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积极推进,动态管理。
  (一)加快救援专业队伍库建设。
  救援专业队伍是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主力军,能否及时调遣,直接影响突发公共事件的成功处置。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实际,建立各类救援专业队伍,并适时组织综合培训和演练,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二)加快救援物资库建设。
  要分类、逐一摸清救援物资的分布和储备情况,掌握相关救援物资的生产能力,实现各类应急物资综合信息动态管理和共享,确保应急物资发挥最大效应。
  (三)加快应急管理专家库建设。
  坚持“行政专家”和“业内专家”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专业特长和技术优势,以利于成功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建立相应的专家库。
  (四)加快应急管理法规库建设。
  按类别、分层次收集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及时、准确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提供决策依据。
  (五)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典型案例库建设。
  认真收集、整理2007年以来发生的与本乡镇、本部门相关的较大、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案例,为今后处置类似突发公共事件提供借鉴。每一案例要包括发生原因、采取措施、处置过程、主要经验、存在问题、意见和建议等相关内容,必要时增加专家的意见。
  四、进一步做好突发公共事件防范工作
  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要做到预防与处置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实现由被动应对向主动防范转变,推进源头管理工作,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置。
  (一)开展风险隐患普查和监控。
  开展风险隐患普查是预防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关键。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组织实施《关于印发始兴县2012年度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方案的通知》(始府办函〔2012〕51号),全面掌握本乡镇、本行业和领域各类风险隐患情况,并做到边查边改,把整改工作贯穿于普查全过程;要建立分级、分类管理制度,落实综合防范和处置措施,实行动态管理和监控,加强区域之间、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对可能引发突发公共事件的风险隐患,要组织力量限期治理,特别是对位于城市和人口密集地区的高危企业,以及不符合安全布局要求、达不到安全防护距离的企业,要依法采取停产、停业、搬迁等措施,尽快消除隐患。要加强对影响社会稳定因素的普查,认真做好预警报告和快速处置工作。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经常开展风险隐患普查,加强对重点隐患,特别是洪涝、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地区和危险品仓库、“城中村”以及“多合一”建筑等的监管力度,落实监管人员责任,及时解决存在问题。
  (二)强化信息报告和预警工作。
特别重大、重大、较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发乡镇要按照《关于印发始兴县进一步做好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要求,及时、准确地向县人民政府报告。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工作制度,明确信息报告的责任主体,对迟报、轻报、漏报甚至瞒报、谎报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三)积极开展应急管理培训。
  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制订应急管理培训规划,明确培训内容、标准和方式,充分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做好应急管理培训工作,并加强培训资质管理。加强对各单位从业人员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培训,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强化培训考核,对未按要求开展安全培训的单位要责令其限期整改,达不到考核要求的管理人员和职工一律不准上岗。
  (四)大力宣传普及公共安全和应急防护知识。
  要加强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提高社会公众维护公共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深入宣传各类应急预案及相关法律法规,全面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和技能,逐步推广应急识别系统。通过建立网站、编写应急宣传手册等途径,全面普及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知识,及时发布有关信息,提高公众危机意识和应对能力。
  (五)促进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
各乡镇要进一步加强对本辖区各重点部位安全管理的监督检查,严密防范各类安全事故;要加强监管监察队伍建设,充实必要人员,完善监管手段。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职责分工,加强对本系统、本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监管监察,严格执行安全许可制度,经常性开展监督检查,依法加大处罚力度;要提高监管效率,对事故多发的行业和领域进一步明确监管职责,实施联合执法。  
五、进一步加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建设
  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是衡量政府执政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面对繁重、艰巨的应急管理工作任务,加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建设十分重要和紧迫。
  (一)推进应急平台体系建设。
按照省政府应急办的统一要求,加快县应急平台建设,力争在2012年底实行与市应急平台互联互通。
  (二)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按照《关于加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意见的通知》(始府办函〔2012〕36号)要求,做好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培训、演练工作,改善技术装备水平,形成一队多用、一专多能的专业队伍,不断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加强应急资源管理。
切实加强物资保障能力建设,逐步加强我县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力量配备;进一步加强应急物资管理,完善应急物资储备机制,建立相对集中、统筹高效的管理体系,全面提高全社会的抗风险能力。
  (四)做好应急处置和善后工作。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发乡镇、有关部门要根据预案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开展先期处置工作,并按规定及时报告,依照预案规定及时采取相关应急响应措施。按照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事发地人民政府负有统一组织领导应急处置工作的职责,要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调动有关救援队伍和力量及时开展救援工作,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灾害事件,及时做好为受影响群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对事故现场环境影响的评估工作。应急处置结束后,要及时组织恢复受影响地区正常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灾后恢复重建要与防灾减灾相结合,坚持统一领导、科学规划、加快实施的原则。健全社会捐助和对口支援等社会动员机制,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重大灾害应急救助和灾后恢复重建。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时开展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查明原因,依法依纪处理责任人员,总结事故教训,监督制订整改措施并督促落实。
  (五)抓好评估和统计分析工作。
  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的评估制度,研究制订客观、科学的评估方法。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在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调查处理的同时,要对事件的处置及相关防范工作做出评估,并对年度应急管理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评估。要加强应急管理统计分析工作,完善分类分级标准,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及时、全面、准确地统计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发生起数、伤亡人数、造成的经济损失等相关情况,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要研究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统计系统快速应急机制,及时调查掌握突发公共事件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的影响并预测发展趋势。
  六、进一步加强领导和协调配合
  应急管理工作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关键,要多方联动,共同营造全社会参与和支持应急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建立并强化应急管理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进一步加强各级、各类应急机构建设,强化其职能。各乡镇要编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明确实施规划相关建设任务的责任主体,保障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目标的实现。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增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深入一线,加强组织指挥。要建立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有失职、渎职、玩忽职守等行为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二)构建新型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需要紧紧依靠群众,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要切实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志愿者等人民团体在动员群众、宣传教育、社会监督等方面的作用,重视培育和发展社会应急管理中介组织。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提供资金、物资捐赠和技术支持。积极开展基层公共安全创建活动,树立一批应急管理工作先进典型,表彰奖励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齐心协力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和谐局面。
  (三)深化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
  要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舆论引导和舆情分析工作,加强对相关信息的核实、审查和管理,为积极稳妥地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坚持及时准确、主动引导的原则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完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健全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舆情收集和分析机制,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对信息发布、新闻报道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归口管理,周密安排、精心组织信息发布工作,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要加强正面宣传,挖掘在应急管理工作中涌现的好人好事,并加以报道,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
 
 
 
 
二○一二年五月十一日
附件下载: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智能互动 手机版
微信
始兴发布
图片2 图片1